弟也习音乐,一室自鸣球。
五月候夷则,黄钟律应不。
弟也习音乐,一室自鸣球。
五月候夷则,黄钟律应不。
这首诗描绘了陈子壮对弟弟陈文止在市集购买磬时所展现出的音乐才华的赞赏。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弟弟在音乐上的造诣和对音律的敏感。
“弟也习音乐,一室自鸣球。”开篇即点明弟弟擅长音乐,即使在室内,也能让乐器自行发声,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音乐氛围。这里使用“自鸣球”这一形象化的表达,生动地描绘了音乐与空间的互动,暗示弟弟的音乐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五月候夷则,黄钟律应不。”进一步描述了弟弟在特定时间(五月)选择的音乐调式(夷则)与标准音律(黄钟)的对应关系。五月是农历中的一月,夷则是十二律之一,黄钟则是古代音乐中的基本音阶之一,代表着和谐与正统。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赞美了弟弟对音乐理论的深刻理解,也暗含了对弟弟音乐品味的肯定,认为他的选择体现了对传统音乐美学的尊重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弟弟音乐才能的欣赏和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情感。陈子壮巧妙地将弟弟的个人成就与传统文化相联系,既展现了个体的艺术魅力,又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致敬。
年年客路即为家,多病谋生未有涯。
料得重阳好风日,自无情绪对黄花。
纸窗蒲团竹几方,清晓聊翻经卷黄。
禅心无累须眉长,坐回热恼生清凉。
月六腥膻口不尝,眼静不觑登伽娘。
名利从渠朝市忙,象口轻飘柏子香。
菰莼大嚼蜻蛙乡,不教黎苋徒集肠。
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鱍鱍。
气正心空眼自高,吹毛不动全生杀。
生机熟语却不俳,近代独有杨诚斋。
才名万古付公论,风月四时输好怀。
知公别具顶门窍,参得彻兮吟得到。
赵州禅在口皮边,渊明诗写胸中妙。
用则致君尧舜前,舍时便灌庐陵园。
六十四卦只两画,三百五篇惟一言。
我与诚斋略相识,亦不知他好官职。
但知拚得忍饥七十年,脊梁如铁心如石。
不曾屈膝不皱眉,不把文章做出诗。
玉川后身却不怪,乐天再世尤能奇。
隔千里兮共明月,何似寒灰相对拨。
公亦何须要我知,我只欠公头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