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云海何所无,千奇万状雄牙须。
风腥雨卤懒下箸,尽与海月为仆奴。
沧波万古照明月,化为团团此尤物。
混然别有一太虚,七窍不施斤斧力。
不辞支解充君须,照君胸中五车书。
清光半食入肝肺,雄文径欲诛蟾蜍。
一轮上下波心白,几误谪仙沦醉魄。
为君挂席拾溟海,海岳楼头斫冰雪。
东方云海何所无,千奇万状雄牙须。
风腥雨卤懒下箸,尽与海月为仆奴。
沧波万古照明月,化为团团此尤物。
混然别有一太虚,七窍不施斤斧力。
不辞支解充君须,照君胸中五车书。
清光半食入肝肺,雄文径欲诛蟾蜍。
一轮上下波心白,几误谪仙沦醉魄。
为君挂席拾溟海,海岳楼头斫冰雪。
这首诗以“海月”为主题,描绘了海月的壮丽景象和其独特的魅力。诗人赵秉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海月比喻为千奇万状的雄牙须,形象地展现了海月在云海中的独特姿态。他进一步描述了海月与风雨的关系,暗示海月虽处恶劣环境,却依然保持其光芒,如同海中的明灯,照亮了万古的沧波。
诗人赞美海月为“尤物”,认为它拥有独立于宇宙之外的太虚之境,无需人工雕琢,自然天成。海月的光辉不仅能够照亮人的身体,还能深入人的心灵,让人仿佛吞食了清光,吸收了雄文,甚至能激发人们心中的智慧和创造力。诗人还提到,海月的光芒有时会误导人们,如同李白被月光照亮而陷入醉意,但这也正是海月的魅力所在。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借助海月的光芒,引导人们探索更广阔的海洋世界,如同挂帆出海,直面大海的深邃与寒冷,最终在海岳楼头斩断冰雪,象征着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决心与勇气。
整首诗通过对海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知识、智慧的向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