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沈氏所藏石田临小米大姚江图》
《题沈氏所藏石田临小米大姚江图》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古风

春云沉空山有无,眼明见此姚江图。

图穷烂漫得题字,照人百颗骊龙珠。

平生雅识敷文书,绍兴岁月仍不诬。

岂知尤物能媒祸,茧纸兰亭已非故。

石翁信是学行人,能使邯郸还故步。

忆昔憸人贿为囿,黩财更假狂阉手。

千里珍奇归捡括,故家旧物那容守。

沈氏藏兹二百年,一相掣去心茫然。

谁言物聚必有散,手泽相关常累叹。

未能一笑付忘弓,且喜百年还旧观。

岂余钝眼错颜标,抵掌真成孙叔敖。

区区不独形模似,更存风骨骊黄外。

一时点笔迥通神,得非小米是前身。

从来艺事关人品,敢谓今人非古人。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名为《题沈氏所藏石田临小米大姚江图》。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一幅名为“大姚江图”的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感慨。

诗中首先描述了春日云雾缭绕的山景,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引出对这幅名为“姚江图”的艺术作品的赞叹。接着,诗人指出图中不仅色彩斑斓,而且题字如璀璨的珍珠,照亮人心。他提到这幅作品出自雅士之手,其书法风格与绍兴时期的文化背景相符,但同时也暗示了其中蕴含的悲剧性——即“尤物”(珍贵的艺术品)往往能引发祸端,如同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历史上的命运一般。

诗人进一步赞扬了画家石田的技艺,称其学识渊博,能够将邯郸学步的故事融入画作之中,赋予作品更深的寓意。然而,历史的变迁使得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流散,甚至被权贵所占有,导致原主无法守护自己的遗产。沈氏家族收藏此图长达两百年,却最终被迫将其转让,这种物聚必散的命运让人心生感慨。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艺术与人品之间关系的思考,认为艺术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家个性和精神的体现。他自谦自己的眼光可能不够敏锐,但仍然能感受到画作中的精髓,甚至将其比作宋代著名画家米芾的前身。文徵明强调,艺术与人的品格息息相关,不应轻易否定当代人的艺术成就,因为艺术的价值超越了时间的界限。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古代艺术作品的鉴赏,也是对艺术与人性、历史与传承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上后乐刘先生左史十首用襄阳诗两句行藏坚晚节进退法先民为韵·其六

事往置勿言,积厚报岂吝。

毫眉两山尊,照眼双璧润。

衮衮生公侯,世佩斯文印。

譬之水盈科,吾方见其进。

(0)

和裘父侄季狸竹夫人歌

我家门户潇洒侯,渭川千亩封君俦。

自应秀气到儿女,骨格凛凛含清秋。

向来玉立蹄轮道,已解使人除热恼。

事君为取冰雪清,岂是与君相媚好。

人生用舍元有时,秋堂挂壁何足悲。

不是短檠长弃置,会与夏簟还相宜。

(0)

赠五行家董季谦

奴隶侯千户,屠沽禄万钟。

书生无此望,造物不吾容。

渔钓其清职,田园乃素封。

烦君试推似,天意合相从。

(0)

欲入脩门未果且留妙山逆旅书所见呈富阳大夫陈晃国

诗肩重与毂尘摩,旁县孤村邀我过。

晏昼江山开调远,晴宵星月照临多。

眼为幻使不由我,心与空俱无复它。

百里一轮大圆镜,发奁开幭鉴如何。

(0)

句·其十一

断崖韦偃树,小雨郭熙山。

(0)

郑侍郎招赏瑞香

浮花虽不多,要是乏美质。

前庭锦烘笼,君向何许得。

色香极秾丽,裁剪极细密。

复幕重帘开,毋令犯风日。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