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上征尘半臂销。梅花如雪点溪桥。
风寒酒力薄难骄。
别梦渐教轻似叶,归期欣共信如潮。
故山猿鹤喜重招。
襟上征尘半臂销。梅花如雪点溪桥。
风寒酒力薄难骄。
别梦渐教轻似叶,归期欣共信如潮。
故山猿鹤喜重招。
这首《浣溪沙·归舟志喜》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沈泽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的情感与景象。
“襟上征尘半臂销”,开篇即以“征尘”点明诗人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沧桑,而“半臂销”则暗示着衣物的磨损与旅途的艰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归乡前的外在状态。
“梅花如雪点溪桥”,诗人巧妙地将梅花比作雪花,不仅渲染了冬日的寒冷与纯净,也借梅花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以及诗人内心对故乡温暖的期待。同时,“溪桥”这一意象,既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冬日风景画,又为后文的“归舟”提供了背景。
“风寒酒力薄难骄”,风寒不仅指自然界的寒冷,也暗喻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疲惫。而“酒力薄”则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驱散忧愁的努力,但效果有限,这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复杂心境的理解。
“别梦渐教轻似叶,归期欣共信如潮。”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别梦”比作轻飘飘的落叶,形象地描绘了离别之梦的轻盈与脆弱;而“归期”则被比作潮水,既表现了归乡心情的迫切,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对未来的憧憬。
“故山猿鹤喜重招”,最后两句诗以“故山”、“猿鹤”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界的亲近。这里的“重招”不仅意味着诗人再次回到熟悉的环境,也寄托了诗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浣溪沙·归舟志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归乡途中复杂的心境变化,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向往。
战城南,伤乎悲。
将军只手安可支,豺虎当路人饥疲。
虽则饥疲,朝廷恩,安可亏。
海宇茫茫谁惟思,我为忠臣人不知。
忠臣死时心转足,力尽筋衰堪瞑目。
声名非是身外传,人心动处神灵宣。
光明可以耀日月,九原何处非青天。
血肉之躯何足怜,扪心念之安得眠。
残春能几番风,猩云一朵藏深翠。
嫣然最小,窥人阑角,怜伊睡起。
羞见当时,天衣涴藓,宫鬟垂地。
叹宣华旧色,鸟声啼尽,迟开处,伶俜矣。
尚恐朱颜易老,倩蔷薇、殷勤钩袂。
楼高十二,妆轻粉瘦,绡痕寄泪。
雨雨风风,铃儿未掣,蜂儿先退。
待解愁知道,前身记得,晚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