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个不归颂·其二》
《三个不归颂·其二》全文
唐 / 自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苦节劳形守法威,幸逢知识决玄微。

慧灯初照昏衢朗,唯报自亲二不归。

(0)
翻译
坚守节操辛劳身心以维护法律尊严,有幸遇到知己揭示深奥微妙的道理。
智慧之光最初照亮了迷茫的道路,只遗憾无法报答父母而选择不归之路。
注释
苦节:坚守节操,忍受艰辛。
劳形:身心劳累。
守法威:维护法律的权威。
幸逢:幸运地遇到。
知识:有智慧的人,知己。
决玄微:阐明深奥细微的道理。
慧灯:智慧的光芒,比喻启智之光。
初照:刚开始照亮。
昏衢:昏暗的道路,比喻迷茫的境地。
朗:变得明亮。
唯报:只能报答。
自亲:自己的亲人,这里特指父母。
二不归:选择了不能回家的路,比喻因某种原因不能回归家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自在的作品,名为《三个不归颂(其二)》。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通过对“苦节劳形守法威”和“幸逢知识决玄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过程中的自我磨砺和对道德智慧的追求。其中,“苦节劳形”显示出一种严于律己、不畏艰难的情操,而“守法威”则体现了一种坚持原则、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决心。

“幸逢知识决玄微”一句,意味着诗人在修行中遇到了导师或是某种启迪,使其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洞察。这里的“知识”指的是对宇宙真理的领悟,而“决玄微”则是解决了那些看似神秘而又细微的问题。

接下来的“慧灯初照昏衢朗,唯报自亲二不归”,则描绘了一种心灵觉醒的情景。“慧灯”象征着智慧的光芒,“初照”意味着这种智慧开始发挥作用,而“昏衢朗”则是环境或心境由暗转明的变化。最后,“唯报自亲二不归”,这里的“二不归”可能指的是两种境界,即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诗人表达了对这两个层面的超然与不再回返。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和智慧觉醒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追求更高境界、脱离世俗羁绊的情怀。

作者介绍

自在
朝代:唐   籍贯:湖州吴兴   生辰:741—821

(741—821)唐僧。湖州吴兴人,俗姓李。早岁投径山出家。受戒后,乃往诸方参学,终嗣马祖道一。好隐栖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曾至龙门、王屋、嵩山寻访古迹,与丹霞天然为莫逆交。作《三伤歌》,劝诫世人,宣扬禅旨,盛传当世。后卒于随州开元寺。
猜你喜欢

谢群公送别

贱士何须送,群公不世情。

听鸡朝谒后,并马出郊行。

心恋金门远,身依玉树荣。

愁来今夜月,两地向谁明。

(0)

勉学诗·其二十

蜘蛛解布网,蛣蜣能转圜。

万物各有役,何人得安然。

周公贵为相,仰思夜不眠。

仲尼大圣人,易书三绝编。

孰谓我有耳,不闻古所传。

一闻敢自堕,勇志如奔泉。

(0)

山水图

仙阁崖根桂树丛,钓丝溪口荻华风。

支公吟对千峰晚,放鹤归来月满空。

(0)

水仙梅

月白罗浮夜,波生洛浦春。

梦中相见处,对雪写风神。

湘妃出鲛宫,玉佩随风举。

不见九疑山,愁云隔远浦。

(0)

次白以中西塘即景·其二

落日鸡鸣埭,何人射雉回。

北湖山月上,相送暮钟来。

(0)

分题八功德水送人归金华

钟山祇树园,中涵一池碧。

贮满忽若虚,测深杳无极。

遥通太液波,近映宝珠色。

八德类净区,奇莲毓灵质。

屡同金华彦,烦襟时一涤。

垂筒汲清甘,煮茗松月夕。

今朝惜分袂,对此翻不怿。

归弄双溪流,应思池上客。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