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二》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碧玉旋螺恍隔霄,冠山仙冢亦寥寥。

空馀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

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

他方出没还如此,与物何心作迩遥。

(0)
翻译
碧玉旋螺般的宫殿仿佛隔绝在天际,冠山仙人的陵墓也显得冷清寥落。
昔日华丽的建筑只剩下风月相伴,不再有仙灵的踪迹留在人间繁华之地。
曾经的贵胄们纷纷献上珍宝,贫者也捧着空瓢参与供养。
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他们依然如此,与世间万物并无亲近之心。
注释
碧玉旋螺:形容宫殿华丽且奇特,像碧玉制成的螺旋状。
冠山仙冢:指仙人或重要人物的陵墓,位于冠山之上。
寥寥:形容人烟稀少或事物稀罕。
华构:华丽的建筑。
灵踪:仙灵或神圣的踪迹。
市朝:指人世间,繁华的都市。
帐座追严:指贵族或权贵们对祭祀的严谨态度。
献宝:进献珍贵物品。
操瓢:手持空瓢,象征贫者。
他方:指其他地方,远方。
作迩遥:表现出与世间事物保持距离的态度。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迹废墟,表达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之作。首句“碧玉旋螺恍隔霄”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将宝公塔这一古建筑比喻为碧玉制成的精美结构,但却被云雾遮掩,显得既神秘又孤寂。紧接着,“冠山仙冢亦寥寥”则指出宝公塔周围的陵墓也显得稀疏零落,不复往日繁盛。

中间两句“空馀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描绘了宝公塔在风和月光中的荒凉景象。诗人感慨地指出,这座曾经辉煌的建筑现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气,连鬼魂都已不再光顾。

最后两句“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人们在此地祭祀、供奉的场景进行回忆,但如今一切都不复存在。末尾“他方出没还如此,与物何心作迩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似乎在询问为什么要与这些消逝的事物保持距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和他对历史文化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云谷杂诗十二首·其三玩月

风起云气昏,风定天宇肃。

遥遥万里晖,炯炯穿我屋。

良友共徘徊,山中讵幽独。

(0)

次韵潮州诗六首.濠上斋二首·其一

黄堂理事馀,便坐永兹日。

语默趣虽殊,晦明心本一。

旧闻真体露,已叹群疑失。

迨此复几年,定知久纯白。

(0)

又闻琴作

瑶琴清露后,寥亮发窗间。

韵逐回风远,情随玄夜阑。

端居独无寐,林扉空掩关。

起望星河落,哀弦方罢弹。

(0)

寿秦太师·其六

圣皇问孝日东朝,报德流恩冠百僚。

九命衮衣蝉插首,万钉宝带玉围腰。

渠渠广厦开黄道,圉圉鸣珂下紫霄。

宇宙人间荣至此,榆枋无地著扶摇。

(0)

楚怀王

武关谋诈却称臣,冤魄游魂尚在秦。

墓木萧条冢犹湿,流闻其子作昏姻。

(0)

觅海松赠僧希月

海石真宜植海松,青青不改四时容。

道人妙得栽培力,乞与书斋待化龙。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