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艇来无数,山桥度有三。
寒云依古寺,落木带羸骖。
回首重重变,幽寻处处堪。
平生双眼力,江北复江南。
野艇来无数,山桥度有三。
寒云依古寺,落木带羸骖。
回首重重变,幽寻处处堪。
平生双眼力,江北复江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水间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
首联“野艇来无数,山桥度有三”,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无数的小船在水面上自由穿梭,而远处的山间,只有三座桥梁横跨于山谷之上,既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宁静,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颔联“寒云依古寺,落木带羸骖”,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细腻的景致。寒云围绕着古老的寺庙,显得格外静谧庄严;而随风飘落的树叶,仿佛带着疲惫的马匹一同缓缓前行,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岁月流转的感慨。
颈联“回首重重变,幽寻处处堪”,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变化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当下幽静探索的满足。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还是人生经历的变迁,都让诗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但同时也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宁静,值得细细品味和追寻。
尾联“平生双眼力,江北复江南”总结了诗人的一生,他以一双敏锐的眼睛,见证了从北到南的广阔天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生命旅程的深刻感悟。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是对宇宙万物的赞叹与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情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心灵上的触动,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玉笥羽人不绝食,鬓毛清润颜色赤。
中黄仙翁传妙经,十年功成人不识。
身如孤云行无迹,欲上九疑望南极。
岣嵝不见神禹碑,潇湘真得浮丘伯。
城南濯足江水碧,逍遥城中混名德。
东岩西穴已烂游,共过庐阳寻简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