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平原舟中·其二》
《九日平原舟中·其二》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晚霁枫能碧,遥天雁正孤。

未逢陶令菊,转忆汉宫萸。

客有白衣至,江从锦缆纡。

登高无处所,驻楫湛村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舟中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情景,通过自然景色和节日习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首联“晚霁枫能碧,遥天雁正孤”,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枫叶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深邃的碧绿,天空中大雁孤单飞翔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晚”、“霁”、“枫”、“碧”、“遥”、“天”、“雁”、“孤”等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氛围。

颔联“未逢陶令菊,转忆汉宫萸”,借用了陶渊明爱菊和汉宫重阳节佩戴茱萸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怀念。诗人并未遇到陶令(即陶渊明)所喜爱的菊花,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汉宫中人们佩戴茱萸庆祝重阳的情景,流露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

颈联“客有白衣至,江从锦缆纡”,描述了有位穿着白衣的客人来访,江水从系着锦缆的船只旁缓缓流过。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人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尾联“登高无处所,驻楫湛村酤”,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眺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只能暂时停下船桨,品尝乡村酿制的酒。这既是对节日习俗的遵循,也是对当下情境的无奈与释然。诗人通过这一行为,似乎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与随遇而安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节日习俗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晨往惠州

卅里趱程兼,晨征为避炎。

草花明锦绣,竹露洒帷幨。

渡水行沙觜,穿山见塔尖。

人家城阙外,日影乍平檐。

(0)

戊午重阳寄鲍中敷

七度重阳七寄诗,年年撚断几吟髭。

侧身沧海横流地,极目江山摇落时。

秋色渐于枫叶觉,霜风欲逼菊花知。

吾侪抚节原多感,料尔登临无限思。

(0)

重阳

帘卷西风鬓欲霜,消魂时节正重阳。

愁如绿水吹仍绉,人比黄花瘦亦香。

五夜悲秋蛩语急,一镫摇梦雨声凉。

年年携酒登高会,谁寄茱萸作佩囊。

(0)

宫怨

御沟秋水静潺湲,日暮寒鸦自往还。

水殿云房明月苦,玉颜低唱念家山。

(0)

江行晚眺

片帆卷轻云,有客登舻啸。

凉风江介来,潇洒送残照。

吴楚正苍然,秋色耸群峭。

寥天鸟双下,寒渚雁孤叫。

微波澹容与,中流荡逸棹。

旷哉云水观,适我沧洲傲。

会当理双纶,去学任公钓。

(0)

客中有怀东山诸子·其三

牢落悲黄四,艰难百计疏。

须眉违世好,老大泣穷途。

更忆燕山客,言裁乞米书。

凄凉还共惜,瘦骨近何如。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