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郎春思满漳河,天上双鱼寄楚歌。
自隔青云知己尽,谁言白雪和人多。
山城薄曙轺车发,幕府先秋羽檄过。
磬折路傍君不见,漆园为吏傲如何。
仙郎春思满漳河,天上双鱼寄楚歌。
自隔青云知己尽,谁言白雪和人多。
山城薄曙轺车发,幕府先秋羽檄过。
磬折路傍君不见,漆园为吏傲如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酬顺甫见寄》。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仕途的感慨。
首联“仙郎春思满漳河,天上双鱼寄楚歌。”以“仙郎”自比,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春日思绪如同满溢的漳河水,而“天上双鱼寄楚歌”则暗喻着诗人通过友人的信件,将思念之情寄托于远方。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双鱼”的意象,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颔联“自隔青云知己尽,谁言白雪和人多。”表达了诗人与知心好友相隔天涯,感到孤独与失落。这里的“青云知己”象征着志同道合的朋友,“白雪和人多”则是对友情的渴望与期待,但现实却让人感到无奈与凄凉。
颈联“山城薄曙轺车发,幕府先秋羽檄过。”描述了诗人离开山城,清晨出发的情景,同时暗示了他可能正忙于公务,奔波于官场之中。这句诗既有离别的哀愁,也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某种无奈与疲倦。
尾联“磬折路旁君不见,漆园为吏傲如何。”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虽有傲骨,但面对现实的种种束缚与压力,是否还能保持自我,是否能像庄子笔下的漆园吏那样自由洒脱。这一问,既是对自己内心的拷问,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怀念,也有对官场生活的感慨,更蕴含着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李攀龙以其独特的文风,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刘侯磊落人中彦,早年献策金鸾殿。
骤雨惊风笔阵雄,祥云丽日文采绚。
远衔君命来淩江,休养生息敷春阳。
疲癃枯朽发华彩,良善奸匿分毫芒。
政成六载朝宗国,策马驱车出城郭。
戴白垂髫不忍离,但愿车轮生四角。
以手扳其辕,手腕欲断何足怜。
正如孺子失慈母,我侯不留情凄然。
以身卧其辙,躏轹不涅肌体折。
宛似游鱼望西江,我侯不留心愈热。
借也天路遥,陈情上都宪。
都宪为请留,民情乃欢忭。
呜呼,孰谓古今人不同,我侯德政比黄龚。
我居异邑闻清风,为挥长句歌时雍。
循良有传谁能读,泐诸珉玉垂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