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屋江声合,松舟月色迟。
把杯频改席,剪烛共题诗。
揽瑟清湘夜,闻箫赤壁时。
美人千里外,迢递寄相思。
茆屋江声合,松舟月色迟。
把杯频改席,剪烛共题诗。
揽瑟清湘夜,闻箫赤壁时。
美人千里外,迢递寄相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夏水驿停留,即将前往衡湘之地,与亲友分别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茆屋江声合,松舟月色迟”,以“茆屋”点明住宿之所,以“江声合”描绘夜晚江面的宁静与和谐,以“松舟”暗示行船,以“月色迟”渲染出月光下时间的缓慢流逝,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悠长的氛围。
颔联“把杯频改席,剪烛共题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赋诗的场景。通过“频改席”表现了聚会的频繁和欢乐,“共题诗”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创作的乐趣。
颈联“揽瑟清湘夜,闻箫赤壁时”,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思绪带向历史与自然的深处。“揽瑟清湘夜”可能暗指诗人抚琴于湘江之畔,享受夜晚的宁静与音乐之美;“闻箫赤壁时”则可能象征着诗人想象中在赤壁之战遗址聆听箫声,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韵味。
尾联“美人千里外,迢递寄相思”,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美人”这一形象化的比喻,不仅指具体的某位友人,也泛指所有离别之人,传递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襄阳城外西南阿,秋风江渚生白波。
渚宫神女老龙子,手把瑶华双踏歌。
双踏歌,醉晴日,娇比春花红欲滴。
紫绡衣袂青霞裳,绿髻如云高一尺。
佩环解下明月珠,五色虹光照秋碧。
郑生所遇天下奇,乐莫乐如初相知。
桑田沧海几更变,天上人间多别离。
蔚君家在襄阳住,皎皎清标䫫交甫。
携琴合向万山中,莫作书堂近江渚。
向来神女亦化龙,时复寻珠起风雨。
脱屣东华尘,结庐太湖滨。
蓬藋开小径,桑麻接比邻。
金门玉堂梦不到,烟蓑雨笠情相亲。
东风二月桃花雨,布谷飞来向人语。
一犁初破陇头春,黄犊出栏健如虎。
西山不知谁采薇,南山不知谁采芝。
我耕我田食我粟,岁晚复有冰壶齑。
悲歌笑宁戚,夜半犹未已。
人间闲是非,何用污牛耳。
绿阴系牛春昼闲,樵童随我看青山。
日莫归来一壶酒,牛棘花前开笑口。
笑问侬家子若孙,知我犁锄佳趣否?
岂不见苏秦为无二顷田,六印累累苦奔走。
到了落祸坑,虚名何足取。鹿门庞,真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