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黄星见,园陵紫气浮。
六师屯鹊尾,双阙表牛头。
静镇资安石,艰危仗武侯。
新开都护府,宰相领扬州。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朝事归诸将,军输仰大农。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
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
空馀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贵戚张公子,奄人王宝孙。
入陪宣室宴,出典羽林屯。
狗马来西苑,俳优待北门。
不时中旨召,著籍并承恩。
吴越黄星见,园陵紫气浮。
六师屯鹊尾,双阙表牛头。
静镇资安石,艰危仗武侯。
新开都护府,宰相领扬州。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朝事归诸将,军输仰大农。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
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
空馀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贵戚张公子,奄人王宝孙。
入陪宣室宴,出典羽林屯。
狗马来西苑,俳优待北门。
不时中旨召,著籍并承恩。
此诗《读史杂感》由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其内容深沉,情感丰富,反映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思考。
首联“吴越黄星见,园陵紫气浮”描绘了历史风云变幻的景象,以吴越之地的黄星显现和园陵上紫气浮动,象征着历史的更迭与英雄的兴衰。
颔联“六师屯鹊尾,双阙表牛头”进一步描绘了战争与权力的场景,六师驻扎在鹊尾之地,双阙之上牛头显目,暗示了军队的集结与权力的象征。
颈联“静镇资安石,艰危仗武侯”表达了对稳定与危机处理的思考,安石作为静镇之策,武侯则在艰难时刻依靠,体现了对策略与领导能力的重视。
尾联“新开都护府,宰相领扬州”展现了政治格局的变化,新设都护府,宰相掌管扬州,反映了权力结构的调整与地方治理的变革。
中间部分通过“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等句子,探讨了战略决策与权力分配的问题,强调了国家治理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
“朝事归诸将,军输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等句则涉及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
后半部分“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等描述了宫廷内部的斗争与权力的争夺,揭示了政治腐败与道德沦丧的现象。
最后,“空馀苏武节,流涕向长安”以苏武持节守节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权力、道德、忠诚、腐败等复杂主题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观和社会批判精神。
深林澹孤芳,一洗桃李姿。
采采坡云暮,持之欲遗谁。
故人青云端,或在江海涯。
青云达者路,江海幽人期。
有如一种兰,升沈亦殊岐。
南宫香满握,谁使纫湘累。
客笑试问君,君曰数所为。
嗟予偶阅理,焚膏自童时。
功名千载芬,白首心已违。
富贵倘贻臭,不如贫贱怡。
吾生吾自断,为谢君平帷。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越山东来万烟鬟,馀姚为邑山四环。
客车细穿市井间,邑屋更绕龙泉山。
佛阁翚飞最高处,远近岚霏随指顾。
小留开船有新句,君知可是囚山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