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桃源来,长忆出家景。
及到桃源了,还是鉴中影。
未到桃源来,长忆出家景。
及到桃源了,还是鉴中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炎的《讽州守》,其中蕴含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开篇“未到桃源来,长忆出家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中的桃源之地的无限憧憬与怀念,那里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清净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心向往之,但尚未能够实现。
转而“及到桃源了,还是鉴中影”则透露出即便身处理想之地,也只是镜中虚幻的映像。这不仅是对“桃源”的现实与梦想之间差距的反思,也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这里的“鉴中影”形象,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一种自我审视,也许暗示了即使到了理想之地,那份宁静与满足也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的映射,而非真正的心灵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以及对于精神家园追求的深沉情感。通过对“桃源”的描绘,刘炎展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