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堂独坐叶纷纷,一雁南飞不可闻。
野色连天迷远望,高城落日乱寒云。
故人眼底无多在,客思秋来又几分。
莫怪临风倍惆怅,江乡犹忆白鸥群。
空堂独坐叶纷纷,一雁南飞不可闻。
野色连天迷远望,高城落日乱寒云。
故人眼底无多在,客思秋来又几分。
莫怪临风倍惆怅,江乡犹忆白鸥群。
这首明代诗人郭武的《寄刘草窗原博》描绘了一幅深秋孤寂的画面。首句“空堂独坐叶纷纷”,通过“空堂”和“叶纷纷”渲染出一种清冷、落寞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窗外飘零的落叶更增添了孤独感。第二句“一雁南飞不可闻”,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一只大雁南飞的声音都难以听见,暗示着诗人与友人的距离遥远。
接下来,“野色连天迷远望,高城落日乱寒云”,诗人眺望远方,田野景色与天际相接,显得迷茫而辽阔,夕阳西下,寒云缭绕,这样的景象更添了几分凄凉。颈联“故人眼底无多在,客思秋来又几分”,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感叹身边知己寥寥,秋天的到来让这种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尾句“莫怪临风倍惆怅,江乡犹忆白鸥群”,诗人借风中的惆怅,抒发对家乡和自由自在的白鸥的深深怀念,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对友情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去年当此夕,步屟过子庐。
候门肃以入,列坐情怡愉。
是时群从集,灯火荧前除。
儿童绕我戏,捋髭牵衣裾。
流光如转烛,景物与时俱。
痛子竟长往,浮云变须臾。
弟兄我七人,强半归丘墟。
存者与子三,何堪返黄垆。
在原爱由性,抚时感如初。
百年洵难料,一岁行看徂。
强壮子已矣,我衰当何如?
喧者勿喧,歌者勿歌。呜呼我哀,我哀奈何?
父知儿寒,母知儿饥。我无父母,饥寒谁知?
亲在忆亲,亲没恋坟。魂断难复,草荒更新。
夜坐秉烛,兄右弟左。同为孤儿,哀哉生我!
抱女置膝,忍涕中悲。儿亦无母,我怀痛之。
烛短夜寒,予心之酸。男儿低头,顾影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