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者曾居地,峰峦特异常。
泉飘箫乐响,松暗洞门藏。
玉井通三岛,琼台接上苍。
有时闻鹤下,醮罢月侵廊。
仙者曾居地,峰峦特异常。
泉飘箫乐响,松暗洞门藏。
玉井通三岛,琼台接上苍。
有时闻鹤下,醮罢月侵廊。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匿于山林之中的道观,名为桐柏观。诗人以“仙者曾居地”开篇,暗示此地曾是仙人栖息之所,为整首诗奠定了超凡脱俗的基调。接下来,“峰峦特异常”一句,点明了桐柏观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与不凡。
“泉飘箫乐响,松暗洞门藏”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桐柏观内外的自然景观与氛围。泉水潺潺,仿佛伴随着悠扬的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意境;而松树的浓荫则掩映着洞门,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
“玉井通三岛,琼台接上苍”进一步渲染了桐柏观的非凡之处。玉井连接着传说中的三岛,琼台则与天界相连,这样的描述不仅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仙境的向往,也暗示了桐柏观在精神层面的深远意义。
最后,“有时闻鹤下,醮罢月侵廊”两句,以鹤的出现和月光洒落作为收尾,既呼应了开头的仙人主题,又以自然界的和谐之美,表达了对桐柏观及其所蕴含的宁静与超脱的赞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仙境图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河浅舟行涩如棘,南望道中悲行役。
两行杨柳青如染,百里湖光明可挹。
湖边渔翁头不梳,清晨小舟来卖鱼。
同行不见论文友,隔岸犹寻卖酒垆。
独行芳草春如许,石矶雨过无尘土。
小童宦久能吴歌,家山渐近闻齐语。
湖中鸥鸟应怜吾,似识当日旧陶朱。
归来欲拟陶潜赋,客游休作鲁连书。
行行夜郎界,冉冉夏初时。
家山念非远,斗杓已屡移。所苦道路险,步屧凌廞?。
草淫与溪瘴,睇望迷津涯。
单车日南指,奔马倏西驰。
悲笳隐新调,尘梦牵遐思。
野人正东作,殷勤饰镃基。
化工爱长养,嘉禾贵蕃滋。
常恐风霾至,良农须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