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衣诚自贱,雪色表奇姿。
留顶装金粟,倾身抱玉脂。
当筵花暂放,见客语偏迟。
洁美堪谁俪,君王知未知。
绿衣诚自贱,雪色表奇姿。
留顶装金粟,倾身抱玉脂。
当筵花暂放,见客语偏迟。
洁美堪谁俪,君王知未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白鹦鹉在德藩内苑中的形象与特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白鹦鹉的羽毛颜色、行为习性以及其与君王的关系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首先,“绿衣诚自贱,雪色表奇姿。”这两句对比鲜明,前一句“绿衣”指的是鹦鹉的绿色羽毛,看似平凡;后一句“雪色”则形容鹦鹉白色的羽毛,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通过这种对比,诗人突出了白鹦鹉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
接着,“留顶装金粟,倾身抱玉脂。”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白鹦鹉的装饰与姿态。留顶装金粟可能是指鹦鹉头顶上装饰着金色的颗粒,而倾身抱玉脂则可能是描述鹦鹉的姿态优雅,仿佛怀抱珍贵的玉石。这些细节描绘了白鹦鹉的华贵与高雅。
“当筵花暂放,见客语偏迟。”这两句描绘了白鹦鹉在宴会上的反应。当筵花暂放可能是指它在宴会上短暂地展露出花朵般的美丽,而见客语偏迟则暗示了它在见到客人时话语较为迟缓,显示出一种矜持或内敛的性格。
最后,“洁美堪谁俪,君王知未知。”这两句表达了对白鹦鹉纯洁美丽品质的赞美,并提出了一个疑问:这样的美丽与品德,是否被君王所知晓?这不仅是对白鹦鹉的赞誉,也暗含了对君王能否识人之美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白鹦鹉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与高雅,同时也蕴含了对君王识人能力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二十七年别,烟云如昨辞。
偶逢行春日,得遂归山期。
晓驾出湓城,晚会东林师。
巡廊阅众院,遍读新旧诗。
萧魏故已尘,符杨亦川驰。
拂床归尘壁,再觅旧游诗。
南访静节居,石台有遗基。
红葩列涧艳,碧茑悬林丝。
迢递二霄峰,晴云间出危。
坛空仙驭远,谷断啼猿悲。
白鹿旧洞门,五老东一枝。
当时手结茅,聚族长在兹。
孙侄皆后来,非我昔所知。
生为前世翁,安得不涕垂?
白发唯两人,形骸久支离。
虽同故山会,草草如路歧。
惆怅尘中身,何由重来斯。
无令诮馀者,更效《北山移》。
遥想当年张丽华,化作娟娟堕狭邪。
红粉丛中行第一,清歌妙舞最当家。
娟娟云,梦回巫峡绕湘裙。
娟娟雨,浸渍珊瑚腻于乳。
娟娟风,枇杷花下燕匆匆。
娟娟月,载花船上偏明洁。
娟娟发,曾向多情金剪落。
娟娟眉,春山写出捧心悲。
娟娟目,双星烱出秋波浴。
娟娟腮,两两桃花碧镜开。
娟娟齿,瓠犀乍启绫束咫。
娟娟指,笑折芙容玉为矢。
豆蔻含香鸡舌轻,锦纹罗袜莲花生。
一朝嫁作伊州妇,钿蝉零落浑身素。
章台花柳忆王孙,对镜悲啼入宫妒。
忆昔娟娟未破瓜,楼头扇底艳名花。
今日娟娟似秋月,杜鹃枝上五更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