琤琤壶矢柳营春,十万貔貅不动尘。
世祖功臣三十六,谁为韦裤布衣人。
琤琤壶矢柳营春,十万貔貅不动尘。
世祖功臣三十六,谁为韦裤布衣人。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其二)祭遵》。诗中以“琤琤壶矢柳营春”描绘出军营中兵器碰撞声与春天景色的和谐画面,暗示了祭遵(东汉将领)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即使十万大军也静如止尘,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和纪律的力量。
接下来的“世祖功臣三十六,谁为韦裤布衣人”则表达了对祭遵出身低微却成为世祖(汉光武帝刘秀)重要功臣的感慨。韦裤布衣通常用来形容普通百姓的穿着,这里暗指祭遵从平民起家,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忠诚成为国家栋梁,具有鲜明的励志和历史典故的引用意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对比,赞扬了祭遵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寓含了对底层人物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赞美。
古市临津集,严关列险同。
地形襟越绝,人物带吴风。
石镜光偏朗,钱镠宅尚雄。
河流堤树外,渔步藕花中。
问俗嗟非旧,行舟远若空。
频年无乐土,所至尚鸣弓。
虎啸苍山北,江潮大卤东。
客愁摧暮雨,一沽旅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