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非为客住非家,此去庐山况不遐。
要见南朝旧人物,池中唯有白莲花。
行非为客住非家,此去庐山况不遐。
要见南朝旧人物,池中唯有白莲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送僧游庐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离别之情及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深刻感慨。
“行非为客住非家”一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游子离家、流寓他乡的情境。"此去庐山况不遐"则明示了诗人送别之地是庐山,而"遐"字含有不远的意味,显示出一种亲切和期待。
“要见南朝旧人物”一句中,“要见”表达了一种渴望和寻觅,"南朝"指的是历史上的南朝时期,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已成为历史尘封中的记忆。这里诗人通过对旧人物的追思,展现了他对于过去文化和历史的怀念之情。
“池中唯有白莲花”则是对庐山景色的描绘,"池中"指的是庐山脚下的某个湖泊或水潭,而"白莲花"不仅代表着清净无染,也象征着出尘脱俗。这里通过对白莲花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于僧人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在游庐山时,像那白莲花一样,不为世俗所染,保持心灵的纯洁。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送别之情及对佛僧清净出尘生活的赞美。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声。
槿衰犹强笑,莲迥却多情。
檐燕归心动,鞲鹰俊气生。
闲人占闲景,酒熟且同倾。
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
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君酒何时熟,相携入醉乡。
邻境诸侯同舍郎,芷江兰浦恨无梁。
秋风门外旌旗动,晓露庭中橘柚香。
玉簟微凉宜白昼,金笳入暮应清商,骚人昨夜闻鶗鴂,不叹流年惜众芳。
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
秋隼得时凌汗漫,寒龟饮气受泥涂。
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
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
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
郡人未识闻谣咏,天子知名与诏书。
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旧来词客多无位,金紫同游谁得如。
健笔高科早绝伦,后来无不揖芳尘。
遍看今日乘轩客,多是昔年呈卷人。
胄子执经瞻讲坐,郎官共食接华茵。
烦君远寄相思曲,慰问天南一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