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游庐山》
《送僧游庐山》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行非为客住非家,此去庐山况不遐。

要见南朝旧人物,池中唯有白莲花。

(0)
注释
行:非为客。
翻译
并非为了做客停留,也不是回归故乡,
这次前往庐山,路程更是遥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送僧游庐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离别之情及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深刻感慨。

“行非为客住非家”一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游子离家、流寓他乡的情境。"此去庐山况不遐"则明示了诗人送别之地是庐山,而"遐"字含有不远的意味,显示出一种亲切和期待。

“要见南朝旧人物”一句中,“要见”表达了一种渴望和寻觅,"南朝"指的是历史上的南朝时期,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已成为历史尘封中的记忆。这里诗人通过对旧人物的追思,展现了他对于过去文化和历史的怀念之情。

“池中唯有白莲花”则是对庐山景色的描绘,"池中"指的是庐山脚下的某个湖泊或水潭,而"白莲花"不仅代表着清净无染,也象征着出尘脱俗。这里通过对白莲花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于僧人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在游庐山时,像那白莲花一样,不为世俗所染,保持心灵的纯洁。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送别之情及对佛僧清净出尘生活的赞美。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酬乐天感秋凉见寄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声。
槿衰犹强笑,莲迥却多情。
檐燕归心动,鞲鹰俊气生。
闲人占闲景,酒熟且同倾。

(0)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

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
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君酒何时熟,相携入醉乡。

(0)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作

邻境诸侯同舍郎,芷江兰浦恨无梁。
秋风门外旌旗动,晓露庭中橘柚香。
玉簟微凉宜白昼,金笳入暮应清商,骚人昨夜闻鶗鴂,不叹流年惜众芳。

(0)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
秋隼得时凌汗漫,寒龟饮气受泥涂。
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
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

(0)

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
郡人未识闻谣咏,天子知名与诏书。
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旧来词客多无位,金紫同游谁得如。

(0)

酬国子崔博士立之见寄

健笔高科早绝伦,后来无不揖芳尘。
遍看今日乘轩客,多是昔年呈卷人。
胄子执经瞻讲坐,郎官共食接华茵。
烦君远寄相思曲,慰问天南一逐臣。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