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枕衾稠薄,还家梦亦难。
月华终夜白,江气先秋寒。
心苦天为碎,辞穷海欲乾。
起来看北斗,何日见长安?
傍枕衾稠薄,还家梦亦难。
月华终夜白,江气先秋寒。
心苦天为碎,辞穷海欲乾。
起来看北斗,何日见长安?
这首诗《晓起》是元代诗人郝经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清晨醒来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外界环境的交融。
首句“傍枕衾稠薄”,描绘了诗人躺在床上,被褥的厚薄感,暗示了他内心的不安和对现实的敏感。接着,“还家梦亦难”一句,表达了诗人回到现实世界后,梦境中的温馨与现实的困扰之间的冲突,凸显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月华终夜白,江气先秋寒”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月光如水,江面微寒,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夜晚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这里,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与诗人的心理状态相呼应,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秋意,也象征着诗人情感的逐渐冷却。
“心苦天为碎,辞穷海欲乾”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天为碎”并非字面上的天体破碎,而是形容诗人内心的痛苦达到了极致,似乎连天空都为之颤抖;“辞穷海欲乾”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语言的匮乏,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仿佛大海也因无法承载如此深沉的情感而干涸。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诗人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最后,“起来看北斗,何日见长安?”以问句收尾,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与迷茫的直接表达,也是对理想与希望的渴望与追寻。北斗星在黑暗中指引方向,长安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代表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理想国。这一问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现实困境,更寄托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晓起》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