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惯骑惯著跌,犹然自诿马蹄齧。
仰面贪看罗浮云,不觉马蹶濡裳舄。
试问蹶时可动心,打破这敬无处寻。
凝然定力楚州桥,一泉何讵非天人。
罗生惯骑惯著跌,犹然自诿马蹄齧。
仰面贪看罗浮云,不觉马蹶濡裳舄。
试问蹶时可动心,打破这敬无处寻。
凝然定力楚州桥,一泉何讵非天人。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创作,名为《罗浮归途罗子钟过溪马蹶濡裳诗以唁之》。诗中描绘了罗子钟在归途中骑马涉溪,不慎马蹶,衣裳被水浸湿的情景。通过这一事件,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对“敬”的探讨,以及对定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首句“罗生惯骑惯著跌”,点明了主人公罗子钟骑马的习惯,暗示其对马术的熟练掌握。接着,“犹然自诿马蹄齧”一句,看似在责怪马蹄咬伤自己,实则暗含了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自责,体现了对“敬”的重视——即对待事物应怀有敬畏之心。
“仰面贪看罗浮云,不觉马蹶濡裳舄”描绘了罗子钟因专注于欣赏罗浮山的云彩而忽视了马的状态,导致马失前蹄,衣裳被水浸湿。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寓意着人在追求美好事物时,往往容易忽略周围环境和潜在的风险。
“试问蹶时可动心,打破这敬无处寻”是全诗的转折点,诗人借马蹶之事,提出问题:在面对意外时,是否还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敬畏?这不仅是对罗子钟的提问,也是对所有读者的思考,引导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如何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以及如何在自然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一句“凝然定力楚州桥,一泉何讵非天人”表达了诗人对定力的赞美。在楚州桥上,面对一泉之水,诗人认为它不仅是一道自然景观,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存在,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不仅是对罗子钟的鼓励,也是对所有寻求内心平和之人的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个简单的马蹶事件,深入探讨了“敬”、“定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哲学思考。
左绵山川见宽,周遭四境皆奇观。
广文官曹冰雪寒,摧风肃雨无时安。
巧手无麪良独难,惭汗如渖时一欢。
浪浪春雨红杏坛,堆盘苜蓿空阑干。
三年转烛槐梦残,明当西郊挂征鞍。
平生但知取友端,忍御艾萧捐杜兰。
丁宁何须劝加餐,活计不但故纸鑽。
孔辙回环颜一箪,君民尧舜无两般。
此印万古元不刓,聚奎堂中俨衣冠,尚友谨勿轻杇墁。
压倒噗期不刊,脚根牢取百尺竿。
我不愿筑受降城朔方职总管,又不愿金狨击马西池万人看。
只愿宽间寂寞滨,倚醉高吟青玉案。
秋与霜斫蟹泥滑,春浪叉鱼杨柳贯。
江湖长恐寸心违,世界饶君左手断。
水寒轩槛碧万顷,山扫巫娥云一段。
鹤唳那愁蕙帐空,羊裘未让严陵岩。
是家太白孕英精,待诏銮坡摛藻翰。
藕船驾得玉井来,荔支腰重金章焕。
至今人物说淳熙,可并成周歌伴奂。
谁令七叶侍中貂,风月无边奉娱玩。
犠尊屡唤{奭斗}玉液,科斗何体先汉。
相期云路早骞翔,分明世泽流波漫。
貌棱层兮心洁贞,玉韫质兮金作声。
芙蓉冠兮独立,佩宝璐兮缤分。
胡拳拳兮石友,期风韵我兮相守。
瞠人眼兮老西丑,自心知兮坚久。
彼平泉兮森离立,纷品第兮罗甲乙。
吾何嗜兮狷介,宁与汝兮同癖。
琴书兮左右,龟鹤兮前后。
觌面兮峥嵘,忘言兮一笑。
泰山兮非大,拳石兮非小。
体无不具兮,性何不有。
嵒嵒兮层霄,蔼肤寸泽九州。
时卷舒兮为世,亘古今兮独超。
香雾回翔八景舆,帝觞邀我适华胥。
戏将余沥作零雨,旋有六花飞太虚。
意恐混沦凝祖气,心疑圆峤没归墟。
题诗不作人间语,呵手残炉小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