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北第同赏芍药》
《北第同赏芍药》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芍药名高致亦难,此观妖艳满彫栏。

酒酣谁欲张珠网,金钿偏宜间宝冠。

露裛更深云髻重,蝶栖长苦玉楼寒。

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琦所作,题为《北第同赏芍药》,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与独特魅力。诗中以芍药的“名高致难”开篇,点明其珍贵与难以复制的妖艳之美,满布雕栏的芍药花展现出一种非凡的视觉盛宴。

接着,诗人通过“酒酣谁欲张珠网,金钿偏宜间宝冠”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芍药比作美酒中的珍珠网,以及与金钿、宝冠相映衬的装饰品,进一步强调了芍药的华贵与独特。同时,也暗示了观赏者在这样的美景前,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宴会之中,享受着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

“露裛更深云髻重,蝶栖长苦玉楼寒”两句,则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描绘了芍药花在清晨露水的滋润下更加饱满,如同云髻般沉重;而蝴蝶在花间停留,似乎不愿离开这寒冷的玉楼,表达了芍药花的持久魅力和对观赏者的深深吸引。

最后,“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一句,巧妙地将芍药与牡丹进行对比,暗含了对芍药的赞美。郑诗可能指的是郑谷的《咏牡丹》一诗,此处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芍药的独特之处,并且指出在众多经典文献中,牡丹虽广为人知,但芍药同样值得被重视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石南康挽词

挺挺石可转,恂恂衣不胜。
平生忧国志,长夜读书灯。
大易窥三古,中庸进百能。
惜哉天不憗,无复见川增。

(0)

题惠崇着色四时景物

旧说惠崇真画师,生绡四幅见天机。
鹭翻桃岸韶光妩,鹅漾莲塘暑气微。
风劲宾鸿霜始肃,寒欺花鸭雪初飞。
分明知是丹青卷,仍欲沙头唤渡归。

(0)

题驾临李谪仙二像

不有风流贺季真,更谁能识谪仙人。
金龟换酒今何在,相对画图如有神。

(0)

题罗春伯所藏修禊序

东游登会稽,只见兰亭不见碑。
北过中山府,欲访此碑不知处。
閒从故家看墨本,如此二者绝难过。
曾经耶律毡裹去,至今胡虏犹知慕。
时将一二馈肤使,持归往往快先覩。
未知玉石真在否,要比江南终近古。
他日缚取呼韩作编户,勒铭归来过定武。
只问君王乞此碑,打向人间莫论教。

(0)

题太乙宫林山赠易高士

易居求赋武林山,日困尘劳无暂閒。
我求挂冠欲归去,念此诗债须当还。
武林山出武林水,灵隐后山无乃是。
此山亦复用此名,细考其来真有以。
天目两乳到钱塘,一山环湖万龙翔。
扶舆磅礴拥王气,皇居壮丽环宫墙。
湖阴一峰如怒猊,势临城北尤瑰奇。
吴越大作缁黄庐,为穿百井以厌之。
从来有龙必有珠,此虽培塿千山余。
中兴南渡为行都,崇列原庙太乙庐。
曾因祀事来登眺,闤闠尘中有闤峤。
薰风时来洗袢暑,绿树阴阴隐残照。
我得暂来犹醒心,羡君清福住年深。
长安信美非吾土,倦翼惟思归故林。

(0)

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二画

谁种疏梅古岸头,推蓬瞥见倍清幽。
君看竹外一枝好,真有江南万斛愁。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