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灌息轩为用晦赋》
《灌息轩为用晦赋》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七言律诗

西园公子安足奇,汉阴丈人真我师。

忘机顿觉天地阔,息意不受风云疑。

汲罢蛟龙归晓瓮,灌馀鳞甲长春畦。

朱门信是弦堪绝,为尔仍翻流水辞。

(0)
鉴赏

此诗《灌息轩为用晦赋》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对“西园公子”与“汉阴丈人”的对比,以及对“灌息轩”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西园公子安足奇”,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追逐权贵、奢华生活的贵族子弟的不屑,认为他们并不值得称赞。接着,“汉阴丈人真我师”则转向赞美那些远离尘嚣、追求自然本真的隐士,他们才是诗人心中的真正导师。

“忘机顿觉天地阔,息意不受风云疑”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忘却世俗机巧之后,心灵得以广阔,不再受外界风云变幻的影响,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汲罢蛟龙归晓瓮,灌馀鳞甲长春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场景,通过“蛟龙归晓瓮”和“鳞甲长春畦”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欣赏,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喜爱。

最后,“朱门信是弦堪绝,为尔仍翻流水辞”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否定,以及对“灌息轩”这种简朴、宁静生活的肯定。他愿意为这样的生活而创作,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内心宁静、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题大庾岭北驿兼示入计诸使者

我行竟何事,访古昭王台。

沧海搏鹏羽,黄金识骏才。

游燕歌渐起,系越使初回。

望气何人在,当关报客来。

(0)

阅管中书紫宸宣对卷有感赋赠

丈夫遇合会有时,怜君工画复工诗。

数谒公卿无所就,频游京国少人知。

一朝召试金銮殿,公等何来晚相见。

画毕中官催进御,诗成内诏传清宴。

昨年天子好经术,词臣进讲无虚日。

出从台谏论安危,入与宰臣计得失。

犹有馀力及风雅,翠幄云楼两潇洒。

笔札小儒皆见亲,布衣贱艺还优假。

管生后来在众中,解衣盘礴对王公。

惊人诗句及绘事,往往落笔称才雄。

九重燕赉赐官爵,一旦姓名动台阁。

但知今日等荣华,谁识当年暂流落。

是时区生困羁旅,闻之自笑仍自许。

本持薄技亦蒙恩,况以奇策干明主。

兹来侍从文华直,见君凤沼开心臆。

幸逢虞帝正垂裳,更值殷王好恭默。

虎豹沉沉隔九关,无事经帷尽日闲。

卿相寻常稀召见,微臣安得窥龙颜。

吁嗟管生遇亦奇,主父买臣曾有之。

假令君才在今日,纵欲承恩何所为。

(0)

汪公干从燕台送余至济上叙别兼寄别和叔·其一

古来重交谊,岂不在命驾。

君从燕山阳,送我任城下。

所历千里馀,四顾尽平野。

览古究天人,观代陈王霸。

久堙稷下谈,孰重燕台价。

怆恻乐生去,慷慨聊城射。

苍茫齐鲁墟,贤圣何凋谢。

抚迹劳我思,感时伤物化。

乐饮慰穷愁,悲啸激长夜。

我行适旧都,子还依旅舍。

去帆天际遥,归鞍日边卸。

片语难久留,馀辉恋桑柘。

磊落平生怀,晤言用自写。

(0)

奉和六月十四夜起对月

羁人易为感,久客难为悦。

闻君中夜起,爱此林上月。

素影流轩墀,清光对城阙。

井上梧阴多,檐际露华结。

在物忌太盈,处圆先虑缺。

及此未圆时,冰壶坐自澈。

珍簟已迎凉,纨扇将辞热。

轮满即亏候,暑退成寒节。

并起千恨端,弥伤万里别。

还寐复何如,佳期杳燕越。

(0)

于五凤楼前赠弟

有鸟朝阳鸣,飞向瑶台集。

楚楚吾家弟,爰来自畿邑。

畿邑五载閒,百度亦维辑。

皇风久已颓,尔其庶有立。

芸阁我倦栖,柏台子新入。

子优绳纠司,我愧青缃业。

归邸各异宿,入朝或交揖。

簉羽班始联,鸣佩声相及。

矢志将无同,共歌天保什。

(0)

赋得采芳

江南有思妇,江北望佳人。

搴芳立洲渚,盈手掩罗巾。

兰心既有托,蕙意难具陈。

弄珠汉皋曲,拾翠洛川滨。

日夕渺愁望,烟波讵能亲。

草色匝幽馆,花枝摇暮津。

寄言宦游子,须惜故园春。

勿令芳岁别,千里隔音尘。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