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
山川祗询物,宫观岂为家。
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车。
洛阳无怨思,巡幸更非赊。
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
山川祗询物,宫观岂为家。
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车。
洛阳无怨思,巡幸更非赊。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初出洛城》。通过鉴赏,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景象。
首句“东土淹龙驾”以“东土”指代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淹龙驾”则喻指皇帝的车驾,其深邃雄伟如同神龙一般。紧接着,“西人望翠华”中“西人”应是指洛阳的百姓,而“翠华”象征着皇家的辉煌与尊贵,表明民众对皇家恩泽的仰望。
第三句“山川祗询物”,诗人以“山川”比喻自然景观,以“祗询物”表现出对万物生灵的关怀。接下来的“宫观岂为家”则通过反问,表达了皇帝不仅是国家之主,更是天下的父母官。
“十月回星斗”一句,通过“十月”(冬季)与“星斗”的组合,描绘出夜空中繁星点点的壮丽景象。紧接着,“千官捧日车”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皇帝威严如同太阳,被无数朝臣簇拥着。
最后两句“洛阳无怨思,巡幸更非赊”,诗人表达了对洛阳城中和谐安宁的赞美,以及皇帝出行不带来百姓负担之意。这里,“无怨思”意味着没有忧虑与烦恼,而“巡幸更非赊”则强调皇上的巡视并不会给民众带来额外的负担。
整首诗通过对皇帝车驾、宫观、星辰、朝臣以及洛阳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盛世太平景象的美好愿望和深切祝福。
学省无吏窘,官稳如林丘。
寮寀得之子,一语消百忧。
齑盐对晨饷,菘韭馀时羞。
淡薄本同适,言归异初谋。
亲庭奉喜庆,退有园池幽。
乐事乃如此,揽执安肯留。
尘区饶滞念,役役无时休。
冲襟得高躅,视身等虚舟。
嵩少多逸士,盍往从之游。
相见试举似,此语颇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