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重过席氏别业》。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拜访昔日好友席氏的别业时,所见到的荒凉景象和内心涌动的复杂情感。
首句“昔时苦爱西湖好”,诗人回忆起过去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为后文的对比埋下伏笔。接着,“春尽策蹇辞家来”描述了诗人春末时节离开家乡,前往西湖的情景。这一句通过时间的转换,引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一枝此地得安稳,主人爱客仍怜才”两句,诗人赞美席氏别业的安宁环境以及主人对客人和才子的尊重与喜爱。接下来,“日日饱看青山回”表达了诗人对青山美景的欣赏,以及与主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同寓蒋生亦健者,读书直欲披秦灰”提到另一位同住的蒋生,他勤奋好学,甚至渴望探索古代文献的奥秘。这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劝我且弗弄铅椠,我独孟浪不受裁”表明诗人与蒋生在对待学问的态度上有所不同,蒋生严谨求学,而诗人则显得更为自由不羁。
“一人下帷一伏草,取道虽异心无猜”强调了两人虽然追求不同,但彼此之间没有猜疑,关系和谐。
“匆匆一住四匝月,鸥鸟欲别愁徘徊”描绘了诗人短暂居住期间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以及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别去闲将一湖水,月落曾梦孤山梅”通过梦境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留恋和对席氏别业的怀念。
“后来踪迹太汗漫,轻桡几泊钱塘隈”暗示了诗人之后的行踪不定,多次停泊在钱塘江畔,未能常来探访。
“多因羁绊未经访,我足偏与中心乖”表达了诗人因种种原因未能频繁来访,内心感到遗憾。
“今朝得暇偶过此,异事咄咄呼怪哉”点明了诗人今日偶然来访,却发现别业已变得陌生和荒凉。
“缃帘棐几杳不见,小山画槛争敧颓”描述了别业内部的衰败景象,窗帘和书桌都不见了,画框倾斜,充满颓废之气。
“旧时竹楼苦吟处,鼠粪狼籍填尘埃”进一步描绘了竹楼的荒废,鼠粪和尘埃堆积,昔日的创作之地如今满目疮痍。
“风飘雨零瓦檐尽,俯瞰直欲倾莓苔”写出了风雨侵蚀后的屋檐破损,从高处看去,莓苔似乎随时可能坠落。
“金铃小犬旧相识,缘衣驯扰欲入怀”诗人与一只熟悉的狗相遇,它温顺地围绕着诗人,似乎想要进入他的怀抱。
“园丁种菜破墙缺,指说往事心馀哀”提到了园丁在破墙处种植蔬菜,同时向诗人讲述过去的往事,心中充满了哀伤。
“自从君去不逾月,蒋亦移去空其斋”说明自从席氏离开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蒋生也离开了,只剩下空荡荡的书房。
“主人解组宦囊薄,帖标卖出供官差”描述了席氏卸任后,生活拮据,只能将物品贴上标签出售以供官府征用。
“花木眼见富人得,大树往往砍作柴”讽刺了花木被富人所得,大树却被砍伐成柴火,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我闻斯言复周览,顿觉万感愁肠摧”诗人听到这些话后,又仔细观察了一番,内心涌起了无数感慨,感到无比悲痛。
“出门独立望湖水,适有一叶渔舟开”最后,诗人独自站在门外,望着湖水,恰巧有一艘渔船缓缓驶开,象征着新的开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释然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席氏别业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