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经庐山二首·其二》
《重经庐山二首·其二》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秋来曾憩石桥松,又入盘纡滞短筇。

积雨烟光分远近,平林树色变秋冬。

白云红叶前村路,残日寒鸦傍晚钟。

如此好山留未得,故园落尽碧芙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庐山时所见的秋景,充满了深沉而宁静的美。首联“秋来曾憩石桥松,又入盘纡滞短筇”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曾在秋天于石桥边的松树下休息,如今再次踏入蜿蜒曲折的小径,手持短杖,行走在山中。这一句通过“憩”、“滞”二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行走的缓慢与悠闲。

颔联“积雨烟光分远近,平林树色变秋冬”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变化。连绵的雨水使得远处的景物若隐若现,如同轻烟笼罩,而平缓的树林在秋去冬来之际,树色也随之变换,呈现出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这两句通过“积雨”、“烟光”、“平林”、“树色”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季节交替的景象。

颈联“白云红叶前村路,残日寒鸦傍晚钟”则将画面推向了更为细腻的情感层面。诗人行走在前村的路上,白云与红叶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夕阳西下,寒鸦归巢,傍晚的钟声悠扬响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是对远方家园的思念。

尾联“如此好山留未得,故园落尽碧芙蓉”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虽然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但终究无法停留,因为心中挂念的还是那片承载着记忆与情感的故园。这里的“碧芙蓉”可能象征着故乡的美好与生机,与开头的“石桥松”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与情感的循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雨中漫兴柬泓山中溪洱皋·其三

青山绕屋水周堂,枕底潺湲梦里凉。

阶下濯缨怜孺子,吾庐应即是沧浪。

(0)

积翠岩

翠岩隐玄龛,苔径无鸟迹。

不见煮茶烟,那知有禅客。

(0)

题竹

帝子潇湘渚,乘弯袅袅边。

可怜江上竹,犹带古时烟。

(0)

赠薛生季德

棠花庭下见斑衣,年少清才世所稀。

三凤旧闻鸣菶菶,季騧今复景騑騑。

郗林丹桂开芉省,唐苑缃桃近琐闱。

琢玉惭予非哲匠,泥金迟尔到渔矶。

(0)

绿竹亭为李前渠赋·其一

高人爱竹真成癖,万竹亭前竹万竿。

风伯倚声添䬃爽,月娥分影映檀栾。

扫天绿粉晴犹湿,拂地清霜暑亦寒。

莫遣儿童摧锦箨,成巢结实待栖鸾。

(0)

寄毛用成给事

别后追酬送别诗,石头城里是相思。

屡闻高议归青琐,曾颂新声满玉墀。

坐隐曾留王质斧,好奇能寄李邕碑。

崇霞台上频南望,冀北花开雁去迟。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