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郭韩亭近,临江古殿幽。
南天皈正学,北斗跂前修。
地僻仙踪邈,书传佛骨愁。
我来邀翰墨,此道足千秋。
背郭韩亭近,临江古殿幽。
南天皈正学,北斗跂前修。
地僻仙踪邈,书传佛骨愁。
我来邀翰墨,此道足千秋。
这首诗描绘了对韩昌黎先生祠堂的访问与敬仰之情。首联“背郭韩亭近,临江古殿幽”以景入题,将祠堂所处的地理位置描绘得静谧而庄严,暗示着韩昌黎先生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接着,“南天皈正学,北斗跂前修”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韩昌黎先生的学问比作南天之正学,与北斗星相呼应,表达了对其学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地僻仙踪邈,书传佛骨愁”则转而表达对韩昌黎先生生平的感慨,地僻之处虽难寻其仙踪,但其著作流传,如同佛骨般珍贵,却也带有一丝愁绪,可能暗含对韩昌黎先生命运坎坷的同情与哀思。
最后,“我来邀翰墨,此道足千秋”表达了诗人亲自前来祠堂,寻求韩昌黎先生精神的指引,认为韩昌黎之道足以流传千年,彰显出对韩昌黎先生思想价值的深刻认同与传承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象征手法以及情感抒发,展现了对韩昌黎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先贤的追忆与传承的精神。
驱车涉广川,扬帆陟崇丘。
结交四海内,中道多愆尤。
朔风厉苦节,独鹤横九州。
朝拂三岛树,夕过五城楼。
两翅偶寒影,旷然何所求。
登高临大江,日暮万里流。
时哉疏凿人,八年忘外留。
出必益稷俱,归与夔龙俦。
进退两不疑,功成垂千秋。
万事日相敚,恩情若云浮。
吾心苟不渝,反覆安足仇。
自非天地外,何能独忘忧。
盗发亚父冢,宝剑实累之。
冢开宝气尽,狱吏书盗辞。
盗言惟见宝,宁知亚父谁?
项王不相信,弟子遂舆尸。
黄肠下深锢,千岁复何为。
大河绕城东,落日在城西。
过客立城下,踟蹰望安期。
朱光出东海,高台迎赫曦。
六龙献阳燧,九凤保金支。
鍊丹轩辕鼎,濯景昆崙池。
拜赐冰玉佩,玄洲共遨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