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行上北山巅,始信人间别有天。
红日当头真可捧,白云著袖似相牵。
细思田土千般物,何似清源一滴泉。
我欲便为栖隐计,壮心未忍负青年。
行行行上北山巅,始信人间别有天。
红日当头真可捧,白云著袖似相牵。
细思田土千般物,何似清源一滴泉。
我欲便为栖隐计,壮心未忍负青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北山巅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行行行上北山巅”,以行动描写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攀登的过程。接着,“始信人间别有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叹,认为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充满了神秘与美好。
“红日当头真可捧,白云著袖似相牵”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太阳和白云赋予了情感,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灿烂、云彩轻柔的情景,给人以温暖与亲近之感。接下来,“细思田土千般物,何似清源一滴泉”则从自然万物中提炼出“清源一滴泉”的独特价值,强调了纯净与源头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
最后,“我欲便为栖隐计,壮心未忍负青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渴望隐居,享受宁静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愿辜负青春,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个人理想之间的复杂情感。
池阳山水窟,石城郁崇隆。
滨江惯戎马,下潮多艨艟。
九派作过客,飞破吴云空。
东入缅逊国,西上披雄风。
我昔倦过之,浪卷无遗踪。
冰霜积弥抱,寒暑感郁中。
复此枉浦棹,迟理高斋桐。
九子想费隐,陵阳羡窦冲。
服食未能遂,名理安可穷。
弋人祖薮泽,焉测冥飞鸿。
攀龙髯而西去,功在社,泽在民,壮气在山河,生平痛哭文章,事后看来,益信为千秋金鉴,即今外患未靖,内难递明,国步艰哉,问孰是其亡系苞桑,中流作砥柱,臣年如可假也,犹堪寄命托孤,鞠躬尽瘁安天下;
整虎旅以东征,氛必清,痍必复,皇图必巩固,时又春秋鼎盛,海内倚之,殆不啻万里长城,岂意余孽尚存,一个遽弱,大星坠矣,不得已苦心陈负扆,重任付同袍,君恩有未报者,留待为厉杀贼,披发提戈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