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不爱羽翼奇,归欲商山茹紫芝。
青宫再参亚辅选,太学仍请诸生师。
鹢首欲北何迟迟,十四字已君房规。
即披羊裘钓七泽,女牛一星谁不知。
何如且学苦县叟,小隐柱下窥希夷。
四皓不爱羽翼奇,归欲商山茹紫芝。
青宫再参亚辅选,太学仍请诸生师。
鹢首欲北何迟迟,十四字已君房规。
即披羊裘钓七泽,女牛一星谁不知。
何如且学苦县叟,小隐柱下窥希夷。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孟春三日志事(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的想象与敬仰,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四皓不爱羽翼奇,归欲商山茹紫芝”借用了汉代四位高士(即四皓)的故事,他们不愿为官,选择归隐山林,吃着紫芝,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接着,“青宫再参亚辅选,太学仍请诸生师”两句,可能是在赞美那些在官场和学术界有所成就的人物,他们再次参与重要职位的选拔,并受到学生们的尊敬。这反映了诗人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赏。
“鹢首欲北何迟迟,十四字已君房规”中的“鹢首”可能是指船只的前部,这里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进程。诗人用“欲北”表达了一种迟缓或犹豫的状态,而“十四字已君房规”则可能是在引用或暗示某种规则或准则,通过这十四字,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
“即披羊裘钓七泽,女牛一星谁不知”这两句继续描绘隐逸生活的情景,提到披上羊裘(一种渔夫的服装)在广阔的水域钓鱼,以及对天上的星座(女牛座)的熟知,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探索与理解。
最后,“何如且学苦县叟,小隐柱下窥希夷”表达了诗人希望学习古代隐士(苦县叟)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追求精神层面的隐逸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自得逍遥趣,从来乐静居。
水边红杏小,烟外翠篁疏。
有物真常应,忘形内本虚。
人间役尘虑,到此尽消除。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官召集役灵鹊,直渡银河云作桥。
河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纤成云雾紫星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与牵牛夫。
自从嫁得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理来时路。
但令一岁一相见,七月七日桥边渡。
别长会少知奈何,却悔从来欢爱多。
匆匆万事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河边灵官催晓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我言织女君莫叹,天地无穷会相见。
犹胜姮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
古稀近也,是六十五翁生日。
恰就得端阳,艾人当户,朱笔书符大吉。
卦气周来从新起,怕白发、苍颜难必。
随见定性缘,餐饥眠困,喜无啾唧。盈溢。
书生做到,能高官秩。
况碌碌儿曹,望郎名郡,叨冒差除不一。
积世主恩,满家天禄,婚嫁近来将毕。
还自祝,愿早悬车里社,始为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