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积衅久,天欲尽杀之。
干戈杀不尽,继以大旱饥。
田野委饿莩,道路纷流离。
众人识天意,不敢加扶持。
公怀佛子性,逆天救民命。
擅移太仓粟,众拂生尘甑。
全活十万家,九州咏仁政。
逆天天弗怒,鬼神胡不恕。
白玉尚指瑕,青蝇工点素。
秋风动莼鲈,公亦思归去。
问公归去兮,苍生谁怙恃。
苍生积衅久,天欲尽杀之。
干戈杀不尽,继以大旱饥。
田野委饿莩,道路纷流离。
众人识天意,不敢加扶持。
公怀佛子性,逆天救民命。
擅移太仓粟,众拂生尘甑。
全活十万家,九州咏仁政。
逆天天弗怒,鬼神胡不恕。
白玉尚指瑕,青蝇工点素。
秋风动莼鲈,公亦思归去。
问公归去兮,苍生谁怙恃。
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百姓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生活困苦。诗人戴复古通过描述"苍生积衅久,天欲尽杀之",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和对上天无常的无奈。吴胜之作为地方官员,敢于违背常规,"擅移太仓粟"来救济饥民,展现出仁政的一面,使得"全活十万家",得到了民众的称赞。
然而,诗中也暗示了这种行为的挑战性,"逆天天弗怒,鬼神胡不恕",表达了对吴胜之举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担忧。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佛子般慈悲之心,"白玉尚指瑕,青蝇工点素",即使面临指责,也不改初衷。
最后,诗人以"秋风动莼鲈,公亦思归去",寓言吴胜之在救世之后也有思乡之情,暗示他可能面临个人选择的矛盾。结尾处"问公归去兮,苍生谁怙恃",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当这位仁者离去,百姓将何去何从,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吴胜之的深深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对人性与政治抉择进行了反思。
恋陟怀迁怕去官,近时君子退如难。
中书堂拂高风袖,神武门留太华冠。
此举直堪惊醉梦,斯人端是障狂澜。
先生真正平斋子,凛凛清标万古寒。
天清蚕麦馀,绿结桃李实。
老僧诗衔袖,过我语言质。
怀山意先行,如病梦芝朮。
去□才一舍,鞭策不终日。
堂筵新结束,空洞无长物。
风来舞翠杉,土暖荣病橘。
欲行意先清,舌评骥不及。
何由解鞍卧,夜枕雨潇瑟。
泉清韵磬远,林樾琅玕密。
杯寒续飞斟,烟继香绕室。
谈玄契参同,酒旨妙真一。
怀新辜雅趣,意懒□健笔。
亦如罢参僧,野禅缚枯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