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鸣琴,欹枕心已喜。
清晓问来人,所沾未十里。
二麦待泽多,惄焉愁靡已。
傍晚云复浓,滂沛达遐迩。
足惬陇蜀望,益凛盈虚理。
昨夜雨鸣琴,欹枕心已喜。
清晓问来人,所沾未十里。
二麦待泽多,惄焉愁靡已。
傍晚云复浓,滂沛达遐迩。
足惬陇蜀望,益凛盈虚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雨水的深切期待与满足之情。首句“昨夜雨鸣琴”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雨声比作琴声,生动地展现了雨夜的宁静与和谐。接着,“欹枕心已喜”表达了诗人因雨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即使只是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次句“清晓问来人,所沾未十里”,描述了清晨时分,诗人询问过路的人,得知昨晚的雨水并未覆盖太广,仅限于十里之内。这既体现了诗人对雨水分布范围的关注,也暗示了他对更大范围内得到雨水滋润的渴望。
“二麦待泽多,惄焉愁靡已”则直接点明了雨水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性。诗人担忧的是,虽然雨水已经降临,但是否足够滋润那些等待着雨水的麦田。这里的“二麦”可能指的是两种不同的作物,或是同一作物的不同阶段,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产深深的关切和忧虑。
后两句“傍晚云复浓,滂沛达遐迩”描绘了傍晚时分,云层再次聚集,大雨倾盆而下,遍及远近之处。这不仅增加了雨水的总量,也让诗人感到更加欣慰,因为这次雨水的覆盖范围更广,更能满足农田的需求。
最后,“足惬陇蜀望,益凛盈虚理”总结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他为雨水的及时到来感到满足,同时也对自然界的盈亏之道产生了敬畏之心。这句话既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事物总有其自然规律,需要顺应和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融入了对生命哲学的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仔细曾穷究。
想六地众生,强揽闲愁。
恰才得食饱,又思量、骏马轻裘。
有骏马,有轻裘。
又思量、建节封侯。
假若金银过北斗。
置下万顷良田,盖起百尺高楼。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贪利禄。
竞虚名,惹机勾。
岂知身似、水上浮沤。
贪恋气财并酒色,不肯上、钓鱼舟。
荒尽丹田三顷,荆棘多稠。
宝藏库、偷了明珠,铁灯盏、渗漏了清油。
水银迸散难再收。
大丹砂甚日成就。
杀曾叮咛劝,劝著后,几曾。
苦海深,波浪流。
心闲无事却垂钩。
呜呼锦鳞终不省,摇头摆尾,姿纵来来,往戏波流。
愚迷子,省贪求。
只为针头上名利。
等闲白了少年头。
《集贤宾 鸣鹤馀音卷一》【元·王哲】仔细曾穷究。想六地众生,强揽闲愁。恰才得食饱,又思量、骏马轻裘。有骏马,有轻裘。又思量、建节封侯。假若金银过北斗。置下万顷良田,盖起百尺高楼。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贪利禄。竞虚名,惹机勾。岂知身似、水上浮沤。贪恋气财并酒色,不肯上、钓鱼舟。荒尽丹田三顷,荆棘多稠。宝藏库、偷了明珠,铁灯盏、渗漏了清油。水银迸散难再收。大丹砂甚日成就。杀曾叮咛劝,劝著后,几曾。苦海深,波浪流。心闲无事却垂钩。呜呼锦鳞终不省,摇头摆尾,姿纵来来,往戏波流。愚迷子,省贪求。只为针头上名利。等闲白了少年头。
https://shici.929r.com/shici/TPv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