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榆柳乱鸣蝉,晚浴蕃儿饮马泉。
不去平芜惊雁乳,天涯音信雁能传。
关城榆柳乱鸣蝉,晚浴蕃儿饮马泉。
不去平芜惊雁乳,天涯音信雁能传。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和客边亭四时怨(其二)夏》描绘了一幅边塞夏日图景。首句“关城榆柳乱鸣蝉”,通过“关城”点明地点,描绘了边关城池周围,榆树柳条随风摇曳,蝉鸣声嘈杂的夏日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边塞风情。
次句“晚浴蕃儿饮马泉”,进一步描绘了夏日活动,晚间的蕃族儿童在泉水边沐浴,而后饮马,展现了边疆生活的日常画面,也透露出一丝异域文化色彩。
后两句“不去平芜惊雁乳,天涯音信雁能传”,则转向寓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说,即使不去打扰正在喂雏的雁群,也深知它们能传递天涯海角的音讯,寄托了对通信工具简陋时代的无奈与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夏日为背景,融合了生活场景和情感抒发,既有边地特色,又蕴含人情冷暖,是一首富有边塞韵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