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千峰里,鞭丝独往还。
荒烟迷野径,落叶满空山。
石塔青松掩,柴门碧水环。
老僧无个事,镇日闭禅关。
万壑千峰里,鞭丝独往还。
荒烟迷野径,落叶满空山。
石塔青松掩,柴门碧水环。
老僧无个事,镇日闭禅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自游历于万壑千峰之间的情境。首句“万壑千峰里,鞭丝独往还”以壮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在群山之中穿行的场景,既有磅礴之感,又透露出一丝孤独与自由。
接着,“荒烟迷野径,落叶满空山”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荒凉之美。荒烟缭绕,野径难辨,落叶铺满了整个山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超脱与淡泊。
“石塔青松掩,柴门碧水环”则将视线转向更为具体的景物,石塔与青松相互掩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而环绕着柴门的碧水则增添了生机与灵动。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最后,“老僧无个事,镇日闭禅关”以老僧的形象收尾,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老僧终日闭关修行,不问世事,与前文的自然景观形成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行厨烟散,刚入夜、炊馀寒彻。
爆竹邻家初竞响,正是交年节。
床脚烧灯,灰堆击帚,五祀辰方接。
底需祈报,但教香水无缺。
不学致富阴家,刲羊供酒,叩祷纷烦热。
饼豆一年惭一饯,言事凭君朝阙。
再拜尊前,非缘求媚,文字嗟薪积。
封尘莫笑,爨火每自清洁。
丝丝疏雨泣梧桐。寒玉碎玲珑。
千秋难解相思索,被繁弦、散入春风。
夜月窥人半醉,离怀著酒初浓。廿年心事逐云空。
灯影乱愁中。当时只厌清歌永,到追寻、又惜匆匆。
恰似江南客老,落花时节相逢。
矫矫虎臣,为国除奸,的是可人。
喜清漳道上,炎阳酷烈。木棉庵外,剑影生寒!
辛苦瘴乡,郎当遣戍,私意君恩奉赦还。
西湖上,怅笙歌散尽,梦冷湖山!兰亭玉枕谁观?
与金笼蟋蟀一例残。叹平章误国,养奸纵敌。
弥天罪案,有口难分!
一世称雄,六州铸错,聚铁添如铸佞臣。
停萧寺,看将军断碣,苔藓生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