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既平分,二气亦均施。
草木悦春晖,霜露亦凋瘁。
舒惨贵适宜,好恶初不计。
恩多易生怨,威亵忘敬畏。
治世以大德,小惠所不贵。
贤哉诸葛公,斯言深有味。
四时既平分,二气亦均施。
草木悦春晖,霜露亦凋瘁。
舒惨贵适宜,好恶初不计。
恩多易生怨,威亵忘敬畏。
治世以大德,小惠所不贵。
贤哉诸葛公,斯言深有味。
这首诗《古意》由明代诗人胡粹中所作,通过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与人事的兴衰起伏,探讨了和谐与平衡的重要性。
首句“四时既平分,二气亦均施”描绘了四季交替,阴阳调和的自然景象,强调了自然界中对立面的和谐共存。接着,“草木悦春晖,霜露亦凋瘁”以植物的生长与凋零,象征着生命的不同阶段,以及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性。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适应:“舒惨贵适宜,好恶初不计”,指出事物的发展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应过分追求个人喜好或偏见。
随后,“恩多易生怨,威亵忘敬畏”两句,借自然现象隐喻社会现象,指出过度的恩赐或权威可能导致不满与轻视,强调了适度与尊重的重要性。最后,“治世以大德,小惠所不贵”表达了治理国家应以高尚道德为本,而非仅仅依赖于微小的恩惠,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贤哉诸葛公,斯言深有味”则以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例,赞颂其德行与智慧,并肯定了诗中观点的深刻意义。整首诗以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类社会的治理为线索,探讨了和谐、平衡与道德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