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侧犯.真娘墓和扶荔词韵》
《侧犯.真娘墓和扶荔词韵》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侧犯

碧阑干外,小坟一点衰桃黦。凄咽。

剩綵袂、飞灰化蝴蝶。灵旗飘复偃,社火明还灭。

芳骨约西子,吴天诉潭月。

三生事,五更风,阵阵饧箫歇。耳边怯。

怕枝头、又到啼红鴂。昨夜听歌,石场如雪。

夜台犹卸,玉簪偷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真娘墓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墓地的荒芜与哀愁。"碧阑干外,小坟一点衰桃黦",开篇即以碧绿的栏杆与衰败的桃树点出墓地的荒凉,暗示了墓主人的孤独与寂寞。"凄咽。剩綵袂、飞灰化蝴蝶",通过蝴蝶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轮回,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

"灵旗飘复偃,社火明还灭",灵旗在风中飘扬又垂下,社火在明灭之间,这些细节描绘了祭祀活动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墓地的肃穆氛围。"芳骨约西子,吴天诉潭月",将真娘比作西施,表达了对她美貌与才情的赞美,同时借助吴天与潭月,寄托了对她的思念之情。

"三生事,五更风,阵阵饧箫歇","三生事"暗指轮回与命运,"五更风"则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凄凉,"阵阵饧箫歇"则以箫声的消失,衬托出墓地的孤寂与哀伤。"耳边怯。怕枝头、又到啼红鴂",通过害怕听到鴂鸟的啼叫,进一步强化了对死亡的恐惧与哀愁。

"昨夜听歌,石场如雪",通过回忆昨夜的歌声,以及将石场比喻为雪,不仅展现了昔日的欢乐与繁华,也反衬了今日的冷清与哀悼。"夜台犹卸,玉簪偷节","夜台"指墓穴,"玉簪"在这里象征着装饰品或女性的饰品,"偷节"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整个句子表达了对逝者永恒的怀念与哀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深刻地描绘了真娘墓的凄美与哀愁,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元弟以所业见投赋诗为赠

耆旧隔存殁,为君重叹嗟。

人门得嵇绍,文赋见张华。

夙有凌云笔,方乘犯斗槎。

忘年即吾友,未可论通家。

(0)

中京遇因长老

天涯流落偶生还,古刹相逢语夜阑。

叹我归途千里远,喜君禅榻一身安。

松声不断风吟细,月影无边露气寒。

分手山堂更寥索,冷云衰草伴征鞍。

(0)

少室山卓剑峰

神威洗尽世间雠,电歇雷閒怒气收。

一柄太阿留少室,却擎空掌华山头。

(0)

爱诗李道人嵩阳归隐图

脱却儒冠已自閒,更令家事勿相关。

百钱便挂青藜杖,不看先生纸上山。

(0)

春月

柳塘漠漠暗啼鸦,一镜晴飞玉有华。

好是夜阑人不寐,半庭寒影在梨花。

(0)

拟古十首·其七

有客曳长裾,袖刺谒高闳。

低头拜阍者,始得通姓名。

主人果厚眷,开宴海陆并。

顾必承彼颜,语必顺彼情。

不如茅檐下,饱我藜藿羹。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