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佃深山数亩田,随时耕种度流年。
三间茅屋遮风雨,几卷诗书学圣贤。
忘性每同鸥鸟乐,谋生不为利名牵。
心闲可作羲皇睡,明月清风适自然。
已佃深山数亩田,随时耕种度流年。
三间茅屋遮风雨,几卷诗书学圣贤。
忘性每同鸥鸟乐,谋生不为利名牵。
心闲可作羲皇睡,明月清风适自然。
这首明代薛亹的《隐居杂兴(其二)》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景。诗人选择在深山中耕种,过着简单而自给自足的生活,"随时耕种度流年"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顺应。三间茅屋虽简陋,却足以遮风挡雨,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中的"几卷诗书学圣贤"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和学习古代圣贤来提升自我,追求精神层面的充实。他忘却世俗名利,与鸥鸟为伴,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忘性每同鸥鸟乐"流露出超脱尘世的逍遥心境。
"谋生不为利名牵"更是强调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本质,不被物质追求所束缚,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最后两句"心闲可作羲皇睡,明月清风适自然"借用伏羲氏的典故,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如同远古时代的人一般,沉浸在明月清风之中,完全融入了自然与和谐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坚守,以及对自然与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和田园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