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禽悲噪白云边,人到天台古洞天。
点化春愁三月暮,唤回晓梦五更前。
有如捣药洒泪响,非杵非舂自戛然。
毛羽也知仙可学,声声要结炼丹缘。
灵禽悲噪白云边,人到天台古洞天。
点化春愁三月暮,唤回晓梦五更前。
有如捣药洒泪响,非杵非舂自戛然。
毛羽也知仙可学,声声要结炼丹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捣药禽》,通过描绘一幅仙境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修炼的向往和追求。
“灵禽悲噪白云边,人到天台古洞天。”这里,诗人以“灵禽”指代仙禽,或是指仙鹤等神鸟,它们在白云边悲鸣,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诗人则到达了天台山的古洞天,这里“天台”不仅是地名,更有通向天界的意味,“古洞天”则强化了这一点,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点化春愁三月暮,唤回晓梦五更前。”诗中的“点化春愁”可能指的是春日里因暖阳而融化的残雪,也可以理解为消解春日里的忧愁。接着,“三月暮”则是时间的描写,到了春天将尽之时;“唤回晓梦五更前”表达了诗人希望唤醒那尚未醒来的清晨之梦,而“五更”则是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计时法之一,这里用来强调时间的早。
“有如捣药洒泪响,非杵非舂自戛然。”这里,“捣药”通常指的是道士们捣制丹药的行为,但在此处,它可能是比喻诗人内心的苦恼和煎熬。“洒泪响”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煎熬带来的悲哀声响。最后,“非杵非舂自戛然”则通过否定常规的捣药工具,强调了一种自然而然、不由自主的心境。
“毛羽也知仙可学,声声要结炼丹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修炼的渴望和执着。这里,“毛羽”指代动物的翅膀或是羽毛,也可以理解为一切生物都能感受到追求仙境的可能。“也知仙可学”则明确了这一点,即连最简单的生命都明白修炼成仙的道理。而“声声要结炼丹缘”则表达了诗人对修炼成仙、结成丹缘的迫切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境和个人内心的煎熬,展现了诗人对道法修炼的向往与追求。
惟昔庐山旧,舜师称老禅。
惠也乃上足,解空无比肩。
我尝叩其说,活活如涌泉。
况复能吟哦,俯视唐皎然。
一别二十载,相望修途邅。
音信谁谓隔,月华长自圆。
嗟予困俗累,久负香火缘。
适为幕府客,远泛潇湘船。
还过庐山下,庐山安足怜。
既无故人语,顽碧徒参天。
多谢子规鸟,数声空谷传。
准拟趁汝飞,飞落赣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