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完气,汝师乃钟之。
苦心为人纲,九鼎系一丝。
杜门从耕牧,欿然不矜持。
顺风礼空同,再拜称天师。
偃仰思立言,余工犹下帷。
百子杂毫端,弭节为我驰。
窃窥中兴象,在起八代衰。
天地有完气,汝师乃钟之。
苦心为人纲,九鼎系一丝。
杜门从耕牧,欿然不矜持。
顺风礼空同,再拜称天师。
偃仰思立言,余工犹下帷。
百子杂毫端,弭节为我驰。
窃窥中兴象,在起八代衰。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末五子篇(其一)赵太史用贤》。诗中赞美了赵太史的贤能与德行,以及他对于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贡献。
首句“天地有完气,汝师乃钟之”以天地之气比喻赵太史的才能,暗示他的智慧如同天地间最完美的精华。接着,“苦心为人纲,九鼎系一丝”赞扬赵太史用心良苦,如同维系国家纲纪的九鼎,虽轻如丝线却至关重要。
“杜门从耕牧,欿然不矜持”描述赵太史隐居乡间,与农夫牧民为伍,不显山露水,谦逊自守的生活态度。“顺风礼空同,再拜称天师”则表现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敬,即使在顺风中也能向空无一物的天空行礼,表达对知识的敬畏之情。
“偃仰思立言,余工犹下帷”表明赵太史不仅在行动上追求卓越,更在思想上有所建树,即使在休息时也仍在学习,继续提升自我。“百子杂毫端,弭节为我驰”则描绘了赵太史在教育上的成就,他如同一位导师,引领众多弟子在知识的海洋中驰骋。
最后,“窃窥中兴象,在起八代衰”表达了对赵太史在国家复兴中的期望,希望在他的领导下,能够扭转八代以来的衰败局面,使国家再次繁荣昌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太史的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学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远见卓识,体现了王世贞对理想人物的崇高敬意和对社会进步的深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