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林中,浪夸好手曾穿过。不起于坐。
畐塞虚空我。问路台山,婆子随声和。还知么。
石桥老个。些子平窥破。
荆棘林中,浪夸好手曾穿过。不起于坐。
畐塞虚空我。问路台山,婆子随声和。还知么。
石桥老个。些子平窥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意境。诗人在荆棘丛生的林中,提到曾经用手穿行过这些困难和障碍,但现在却选择了静坐,不再起身行动。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某种转变,可能是对世事的看破或者是为了更深层次的修炼。
"畐塞虚空我"一句,则是诗人感慨于自己的处境,似乎感到自己被周围的环境所困,无法释怀。"问路台山,婆子随声和"则描绘了诗人在寻找心灵指引的过程中,与一个老妇(婆子)交流,寻求她的智慧或者是某种精神上的指导。
"还知么。石桥老个。些子平窥破"这几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反思。诗人可能是在思考自己的一生,以及那些曾经跨过的难关,如同走在一座座古老的石桥上,每一步都带着岁月的痕迹。而"些子平窥破"则是一种豁达,好像在说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能被看透,看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经历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心境。诗中充满了禅意,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都体现出了宋代词人的内在修养和哲思。
忽见除书到,韩君又学官。
死生纵有命,人事始知难。
烈火先烧玉,庭芜不养兰。
山夫与刺史,相对两巑岏。
干禄无便佞,宜知黜此身。
员郎犹小小,国学大频频。
孤宦心肝直,天王苦死嗔。
朝廷无谏议,谁是雪韩人。
何事遭朝贬,知何被不容。
不如思所自,只欲涕无从。
爵服何曾好,荷衣已惯缝。
朝官莫相识,归去老岩松。
力小垂垂上,天高又不登。
致身唯一己,获罪则颜朋。
禄位埋坑阱,康庄垒剑棱。
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
谁怜野田子,海内一韩侯。
左道官虽乐,刚肠得健无。
功名生地狱,礼教死天囚。
莫言耕种好,须避蒺藜秋。
《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博士有感》【唐·卢仝】忽见除书到,韩君又学官。死生纵有命,人事始知难。烈火先烧玉,庭芜不养兰。山夫与刺史,相对两巑岏。干禄无便佞,宜知黜此身。员郎犹小小,国学大频频。孤宦心肝直,天王苦死嗔。朝廷无谏议,谁是雪韩人。何事遭朝贬,知何被不容。不如思所自,只欲涕无从。爵服何曾好,荷衣已惯缝。朝官莫相识,归去老岩松。力小垂垂上,天高又不登。致身唯一己,获罪则颜朋。禄位埋坑阱,康庄垒剑棱。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谁怜野田子,海内一韩侯。左道官虽乐,刚肠得健无。功名生地狱,礼教死天囚。莫言耕种好,须避蒺藜秋。
https://shici.929r.com/shici/PJwmz4HUT.html
石报孤竹君,此客甚高调。
共我相共痴,不怕主人天下笑。
我非蛱蝶儿,我非桃李枝。
不要儿女扑,不要春风吹。
苔藓印我面,雨露皴我皮。
此故不嫌我,突兀蒙相知。
此客即西归,我心徒依依。
我欲随客去,累重不解飞。
知弟虚心亦待客,此客何以共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