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贫适人难,士穷事人易。
堂堂七尺躯,道义非不贵。
孰知一失身,禄爵反为累。
由来食人食,有死心弗替。
出门慎其随,大易著深义。
所以古达人,隐约居乱世。
我怀管幼安,高风邈难继。
女贫适人难,士穷事人易。
堂堂七尺躯,道义非不贵。
孰知一失身,禄爵反为累。
由来食人食,有死心弗替。
出门慎其随,大易著深义。
所以古达人,隐约居乱世。
我怀管幼安,高风邈难继。
这首诗反映了元末明初诗人王祎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慨。诗中以“女贫适人难,士穷事人易”开篇,揭示了在贫困条件下,女性出嫁不易而男性在困厄中更容易依附他人的现实。接着,“堂堂七尺躯,道义非不贵”强调了人的尊严和道德价值,然而“孰知一失身,禄爵反为累”则指出一旦失去节操,即使得到官位财富也会成为负担。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道理:“由来食人食,有死心弗替”,意指人应坚守原则,即使面临生存压力也不应放弃道义。他提醒人们在行动时要谨慎,遵循《易经》中的智慧,即“出门慎其随”。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如管仲(管幼安)高尚品格的仰慕,感叹后世难以再有那样的德行典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道德操守的坚守,体现了元末明初知识分子的道德理想和人生哲学。
绿水楼台,青春院落,又是韶华百五。
饧粥榆钱,过了匆匆时序。
怕今年、玉剪来时,是去年、钿车停处。
最难凭、轻暖轻寒,天涯羁客甚情绪。
少年此日嬉游,有窥帘绮态,当垆俊侣。
一自飘流,冷落夭桃门户。
西楼外、几阵莺花,北邙上、一堆羊虎。
向斜阳、断碣残碑,多少横官路。
蕃马屏风,雏莺庭院,竹下茶声细。妆楼小倚。
阑干外、汲取春流浅试。乳花银蕊。
烟袅上、绿鬟千缕。溜横波、炉火初红,尽带娇态意。
捧处轻摇蝉髻。问阿谁年少,消受纤指。珠鲜玉脆。
语笑处、故惹檀郎惊起。沈香亭婢。
只领略、凝酥佳丽。怎如伊、生小江南,偏解旗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