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沧茫远接天,风吹高影落前湾。
红潮直射三更眼,白练深围十月山。
清切猿声喧夜气,漂零鹤羽对寒颜。
神州连石无寻处,只在扶桑未跃间。
平望沧茫远接天,风吹高影落前湾。
红潮直射三更眼,白练深围十月山。
清切猿声喧夜气,漂零鹤羽对寒颜。
神州连石无寻处,只在扶桑未跃间。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浴日亭为立足点,眺望远方,感受大自然的雄浑与细腻。
首句“平望沧茫远接天”,以“平望”二字开篇,展现出一种平视远方的姿态,接着“沧茫远接天”则勾勒出一幅广阔无垠、与天相接的海景图,营造出开阔壮丽的意境。
“风吹高影落前湾”一句,通过“风吹”这一动态元素,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同时“高影落前湾”描绘了光影交错的景象,给人一种既壮观又神秘的感觉。
“红潮直射三更眼,白练深围十月山”两句,运用色彩对比和时间概念,分别描绘了夜晚的红光与深秋的白雾,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清切猿声喧夜气,漂零鹤羽对寒颜”则将自然界的声响与生物活动融入其中,猿猴的清脆叫声与鹤羽的飘零,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也赋予了情感的深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最后,“神州连石无寻处,只在扶桑未跃间”两句,以“神州连石”象征大地的辽阔与坚固,而“扶桑未跃”则暗喻着希望与未来的曙光,表达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