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成连琴,泠然出古音。
天风吹海浪,云外水沈沈。
一弹再三叹,感人意良深。
既有千古调,岂无万里心!
求之形象间,渺渺不可寻。
谁为相和答,沧海老龙吟。
我有成连琴,泠然出古音。
天风吹海浪,云外水沈沈。
一弹再三叹,感人意良深。
既有千古调,岂无万里心!
求之形象间,渺渺不可寻。
谁为相和答,沧海老龙吟。
这首诗《杂感五首》中的某一首,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通过“我有成连琴,泠然出古音”开篇,展现出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与追求。琴声悠扬,仿佛是天风与海浪的交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云外水沈沈”,描绘出一片深远而宁静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洗涤。
“一弹再三叹,感人意良深”两句,直接点明了音乐的感染力,它能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引发共鸣。接着,“既有千古调,岂无万里心!”诗人借音乐跨越时空的特性,表达了对永恒与广阔的思考,暗示音乐能够连接古今,沟通天地。
最后,“求之形象间,渺渺不可寻。谁为相和答,沧海老龙吟。”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出对音乐背后深层意义的探索,以及寻求共鸣的渴望。诗人似乎在问,是否有人能理解并回应这深邃的音乐情感?最终以“沧海老龙吟”作为答案,既象征着古老智慧的回响,也寓意着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自然、情感乃至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