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笛》
《闻笛》全文
宋 / 刘子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倚楼何处笛,飞响彻云霄。

曲怨吹难尽,风回听忽遥。

戍兵临绝漠,闺妇起寒宵。

一弄梅飞雪,华年鬓亦凋。

(0)
翻译
倚靠在高楼之上,何处传来悠扬笛声,直上云霄。
笛声凄婉,仿佛诉说无尽的哀愁,随着风向变化,听起来忽远忽近。
边关守军在遥远的沙漠边疆,深夜里被笛声唤醒思乡之情。
一曲梅花飞雪的旋律,让年轻的岁月也似乎在笛声中凋零。
注释
倚楼:倚靠在楼上。
笛:笛子。
彻:穿透。
云霄:高空。
曲怨:曲调悲凉。
吹难尽:吹奏不完。
忽遥:忽然变得遥远。
戍兵:守卫边疆的士兵。
绝漠:荒漠的尽头。
闺妇:闺中的女子。
华年:青春年华。
鬓亦凋:鬓发也开始凋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场景,通过倚楼吹奏的笛声,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戍守战士及其家中的妇女之间隔绝相思的深切情感。

“倚楼何处笛,飞响彻云霄。”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笛声在夜空中回荡,似乎可以跨越一切空间的界限,传递着无尽的情感。这里,“倚楼”暗示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是对远方战士的一种深深思念。

“曲怨吹难尽,风回听忽遥。”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笛声所承载的情感之深沉与复杂。诗人通过笛子表达了自己无法言说的哀怨情绪,而当风一转,似乎能听到更远的回响,那种思念便更加深刻和遥远。

“戍兵临绝漠,闺妇起寒宵。” 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边塞的戍守士兵与家中的妇女。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受着夜晚的寂寞与寒冷,以及对彼此的思念。

“一弄梅飞雪,华年鬓亦凋。” 最后两句则通过梅花与白发的意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和青春易逝。诗人可能在感叹,尽管笛声可以传递情感,但终究无法挽留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笛声的描写,以及边塞戍守士兵及其家中妇女的情感联结,展现了一个关于相思、隔绝和时间流逝的深刻主题。

作者介绍
刘子翚

刘子翚
朝代:宋   字:彦冲   号:屏山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生辰:huī)(1101~1147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你喜欢

次韵和宋宁道太祝许氏园席上

雅宴属才华,清诗自一家。

高谈落风雨,醉目傲烟霞。

席地疏林隔,传杯小径斜。

再来春已老,犹得醉残花。

(0)

戏题妙灵观怪松

二十年前看怒龙,鳞鬐半已召雷风。

至今未拂层霄去,可是怀文与我同。

(0)

晚出寿春

马足迟迟破晓霜,朔风迎袖过川梁。

帘栊几处迷醒魄,烟霭满空含曙光。

已是途程规进取,可能怀抱似鸿荒。

平沙莽莽兵戈地,却为千秋起吊伤。

(0)

过游源驿

游源驿里壁间诗,去岁经过一览时。

客子面皮真铁铸,閒人公论是灵旂。

有谁谑浪慵开口,只我哀怜为敛眉。

多谢县侯新荡涤,从今莫恨放行迟。

(0)

范十七司理见问岁除鳅蔬夜饮之约新春愆爽以八句答之

田泥涣烂鳅怀子,圃垄肥腴菜长心。

僧镬纵然忘忌讳,书刀何忍屡残淫。

村渔不逊财难动,澍雨无端草易深。

拘束学官懒复懒,坐愁佳约未能寻。

(0)

邻老·其二

气槩平生事,耝耰滞故林。

得无尊道性,长有贵儒心。

躁暴村田酒,粗疏欸乃吟。

暮年乖此约,谁使永差参。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