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仪运枢机,大化神妙理。
至哉慈母恩,胚毓有诸已。
忆初堕地年,历岁忽四纪。
夭夭寸草心,烂漫春日美。
载观流水波,浩荡无息止。
寿龄既亦高,可惧还可喜。
古云七十稀,跻寿从此始。
鹤骨清以癯,素发垂两耳。
有子今何为,禄薄淡甘旨。
萱花灿北堂,烨烨吐芳蕊。
献此清苦心,荣宠殊足耻。
綵衣何灿然,长怜老莱子。
二仪运枢机,大化神妙理。
至哉慈母恩,胚毓有诸已。
忆初堕地年,历岁忽四纪。
夭夭寸草心,烂漫春日美。
载观流水波,浩荡无息止。
寿龄既亦高,可惧还可喜。
古云七十稀,跻寿从此始。
鹤骨清以癯,素发垂两耳。
有子今何为,禄薄淡甘旨。
萱花灿北堂,烨烨吐芳蕊。
献此清苦心,荣宠殊足耻。
綵衣何灿然,长怜老莱子。
这首诗《母寿》由元代诗人叶懋所作,通过对母亲长寿的赞美与感激,展现了深厚的人伦情感和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深切怀念。
诗中首先描绘了天地间运行的自然规律与宇宙间的神秘力量,以此引出对慈母恩德的颂扬。母亲如同孕育万物的大化神妙,将子女从生命之初培育至长大成人,其恩情深似海。诗人回忆起自己从出生到四十年光阴的流转,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母亲养育之恩的伟大。
接着,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永恒,同时表达了对母亲长寿的喜悦与担忧。在古人的观念中,七十大寿极为罕见,而母亲能活至如此高龄,既是奇迹也是祝福。诗人形容母亲如鹤般清瘦,白发垂耳,岁月虽长,但母亲的慈爱与智慧依然熠熠生辉。
最后,诗人深情地描绘了母亲在家中北堂的位置,如同灿烂的萱花,散发出温暖与芳香。他将自己对母亲的孝心比作清苦的心意,即便生活清贫,也愿意为母亲献上最真挚的敬意与祝福。诗中提到的“彩衣”与“老莱子”,是古代孝顺父母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戴。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母亲长寿的赞美与感恩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和对长辈的尊崇。
珠穆高峰,拔海起、几千万尺。
算终古、鸟飞不到,断无人迹。
吸气岂用高世术,凿冰只作梯山级。
看闯然、三影逼天来,天惊裂。亚欧队,纷似织。
先与后,俱消失。笑长埋雪下,但留遗骨。
矫矫中华新建制,健儿身手谁能敌。
伴歌声、浩荡拂云霄,旗翻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