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红香属对桃,攲斜留影照溪毛。
肯怜仅落萧条剧,敢惮春锄树艺劳。
闻道红香属对桃,攲斜留影照溪毛。
肯怜仅落萧条剧,敢惮春锄树艺劳。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花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闻道红香属对桃”,诗人通过“闻道”二字,暗示了从远处传来桃花盛开的香气,点明了主题是关于桃花的描写。“属对桃”则形象地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仿佛桃花与香气相依相伴,共同构成了春日里的一幅美丽画卷。
次句“攲斜留影照溪毛”,进一步描绘了桃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其倒映在溪水中的影子,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层次感。这里的“攲斜”不仅指桃花的姿态,也暗示了春日里的轻柔风力,使得桃花在枝头轻轻摇摆。
接下来,“肯怜仅落萧条剧,敢惮春锄树艺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情感。第一句“肯怜仅落萧条剧”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现象的关怀和怜悯,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如花落后的萧条景象,也值得被关注和同情。第二句“敢惮春锄树艺劳”则展现了诗人愿意投入辛勤劳动,去照料花草树木,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桃花盛开的美景,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情厚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金陵自古帝王居,佳丽相传画莫如。
王气不销龙虎地,清光长射斗牛墟。
青毡作客愁无那,白发还乡乐有馀。
联辔总来金騕袅,挥毫频对玉蟾蜍。
难兄学问趋天禄,令弟才名动石渠。
共扫松楸经雨露,同依桑梓送居诸。
沙头酒尽双瓶后,江上帆开一棹初。
李白诗成谁倡和,杨雄赋在自吹嘘。
秋风此日看鸿雁,春水明年忆鲤鱼。
石井峰前读书处,也应飞梦到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