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茅亭下,清香隔水闻。
白莲栖白鹭,独坐到黄昏。
避暑茅亭下,清香隔水闻。
白莲栖白鹭,独坐到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雅的夏日避暑图景。诗人置身于茅亭之下,享受着避暑的乐趣。在水边,一阵阵清淡的香气传来,似乎是从远处的白莲池中飘散而来。这香气与环境的静谧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池中的一幕:白鹭优雅地栖息在盛开的白莲之上。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白鹭与白莲的色彩对比鲜明,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最后,诗人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茅亭之中,直到黄昏的降临。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一刻宁静时光的珍惜和沉浸。整个场景充满了禅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避暑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内心宁静生活的追求。
秋风秃林叶,却与鬓生华。
十年长短亭里,落日冷边笳。
飞雁白雪千里,况是登山临水,无赖客思家。
独鹤归何晚,已后满林鸦。
望蓬山,云海阔,浩无涯。
安期玉舄何处,袖有枣如瓜。
一笑那知许事,且看尊前故态,耳热眼生花。
肝肺出芒角,漱墨作枯槎。
山堂晚色,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
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
扫地烧香,团栾一笑,不道因风絮。
冰*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修竹林边,寒梅树底,准拟全家住。
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
双喜鹊。
几报归期浑错。
尽做旧愁都忘却。
新愁何处著。
瘦雪一痕墙角。
青子已妆残萼。
不道枝头无可落。
东风犹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