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杨诗·其三》
《三杨诗·其三》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古风

踯躅广莫间,乾坤迫迟暮。

一接容城生,遂令豁衷素。

往者大难集,边尘窘天步。?藩托援师,皇诚柰深顾。

阴谋重借寇,耗我黔首赋。

谓遘互市欢,弭其来侵路。

生也叫阊阖,画沙请前箸。

堂堂如中国,戚戚仅奸竖。

障尉适穷边,年命不反悟。乾威■竖魄,伏机乃大露。

命尔尚书郎,忧天渐成痼。

赐环主恩深,请剑臣节固。

安危托将相,腹心横巨蠹。

岂惟臣私愤,万口胁莫吐。

吏议既以深,龙鳞遂终忤。

惨淡滨海臣,传章复寻讣。

夕卧五四起,明河望东注。

颇闻草奏时,业已为棺具。

元造竟何心,茫茫一身付。

所忧在国谋,敌志谐举措。

大泽沦兼城,澜涛谁能募。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三杨诗》其三,主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当政者的批评。诗人通过描绘广袤天地间的徘徊,暗示了时光的紧迫和人生的迟暮。他提到容城之遇,似乎有所启发,但随后指出过去国家面临重大困难,边境战事频仍,援军无力,导致民生凋敝。诗人批评统治者借助外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并期望通过和平交易来阻止侵略。

诗人进一步揭示了朝廷内部的腐败,奸佞当道,忠诚之士被排挤到偏远之地,而权臣却掌控着决策,形势严峻。他自比为海滨忠诚之臣,虽有忠心却遭遇冷落,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诗人表达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担心敌人的策略会得逞,城市陷落,无人能挽狂澜。

最后,诗人感慨自身命运多舛,忧虑国事,即使在撰写奏章时,已经预感到悲惨的结局。他质问元首的用心,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大计的担忧,都凝聚在这首诗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洞察。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书申正己秀才所藏雀竹图后·其二

樊笼得食暂时优,身世经年类楚囚。

何似东阡与南陌,暖风晴日恣遨游。

(0)

行歌亭·其一

自古山林浪得名,欲要人爵谩逃形。

唯馀滍上行歌者,独免移文勒户庭。

(0)

寄宗室周臣观察

帝胄天孙多茂良,似公人物更难方。

诗书自负青云器,风月能收古锦囊。

科斗雷文陈几席,鳞衣蚁食耀杯觞。

都城邂逅倾迟素,崧少归来一梦长。

(0)

次韵闻复西湖夏日六言·其十

河汉斗杓横七,重城漏鼓传三。

露鹤一声何许,嘎然震响空岩。

(0)

咏西湖十洲.松岛

耻随杨柳娇春色,厌近芙蕖透暗香。

直干凌霜终偃蹇,愿为一柱壮明堂。

(0)

再游太虚观

昔年游历访霓旌,多谢仙师数里迎。

今日重来知有意,此身应不为公卿。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