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松江每不欣,何曾晴快遇清真。
此行作意追胜境,入夜阻风还闷人。
万里青天一轮月,三更雪浪太湖春。
若教白日来经此,不见新镕万顷银。
到得松江每不欣,何曾晴快遇清真。
此行作意追胜境,入夜阻风还闷人。
万里青天一轮月,三更雪浪太湖春。
若教白日来经此,不见新镕万顷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月夜阻风泊舟太湖石塘南头四首(其一)》。诗人在此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到得松江每不欣,何曾晴快遇清真。”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于松江的美丽景色有着深深的喜爱,但是在某些时候却难以遇见那种晴朗而又清新的境界。这里的“松江”通常指的是中国东南部的一条河流,环境优美,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之地。
“此行作意追胜境,入夜阻风还闷人。”诗人在旅行途中总是有着追求更佳景色的愿望,但当夜幕降临,风也随之起时,就连带着人们的思绪变得烦躁和压抑。
“万里青天一轮月,三更雪浪太湖春。”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壮观的自然画面:在辽阔的夜空中,一轮明亮的月亮悬挂,而到了深夜,雪花随着波涛起伏,彷彿是在描述太湖之滨即将到来的春天景象。
“若教白日来经此,不见新镕万顷银。”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虚拟和对比:如果白昼的阳光照耀在这片水域,恐怕不会再看到夜晚那如同新熔炼过的万顷银光一般的景致。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时间、光线条件下自然景观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比晴朗与阴沉,日夜交替,以及风平浪静与雪花飞舞等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