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多病懒衣冠,结得间亭日倚阑。
岂为好名聊傲世,正缘知止欲辞官。
三更海气云霞赤,六月树声风雨寒。
归到闽中旧台观,不须山水画图看。
老来多病懒衣冠,结得间亭日倚阑。
岂为好名聊傲世,正缘知止欲辞官。
三更海气云霞赤,六月树声风雨寒。
归到闽中旧台观,不须山水画图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体弱的诗人,他远离官场,选择在宜休亭内悠然自得地度过余生。诗中的“老来多病懒衣冠”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因年老多病而不再追求外在的荣华与装饰,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结得间亭,每日倚栏远眺,既非为了追求名声,也非为了傲视世俗,而是出于对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的实践,以及对辞官归隐的向往。
“三更海气云霞赤,六月树声风雨寒”这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壮丽与清冷。三更时分,海面上云霞映照,色彩斑斓;而六月炎夏,却因风雨交加而显得格外凉爽。这种景象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最后,“归到闽中旧台观,不须山水画图看”,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渴望。他认为,真正的美并不在于外在的山水画图,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亲近。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简朴生活态度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
我有三尺匣,白石隐青锋。
一藏三十年,不敢轻开封。
无人解舞术,秋山锁神龙。
时时自提看,碧水苍芙蓉。
家鸡未须割,屠蛟或当逢。
想望张壮武,揄扬郭代公。
高歌抚匣卧,欲哭干将翁。
幸得留光彩,长飞星汉中。
返照带微润,天似欲雨者。
轻阴灭遥翠,月已下弦也。
今日送行客,谈笑集兰若。
离怀冷游兴,去住空残斝。
俨如一聚沫,风前忽分舍。
围鞍十丈尘,息影数椽瓦。
睡思一何亲,枕簟复横惹。
梦国无边际,腾腾恣游冶。
最后与鹤言,鹤倦忽而哑。
蚊雷斗呓语,枕上失归马。
钩帘发孤笑,此梦真邪假。
新梦正尔来,旧梦那堪把。
晨会已如作,西日行东下。
逝者速于轮,谁哉为炙輠。
茫茫千万绪,何物任淘泻。
忆我同心言,唯应结莲社。
独立吐长吟,归禽声渐寡。
暝色波暗流,星光淡相洒。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垦塞倍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