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归云洞》
《赋归云洞》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人生信多患,吾道初不穷。

云何感慨士,伏死嵁岩中。

宜阳古道周,窍石何嵌空。

穷幽历肺腑,履坦开房栊。

颇疑有畸人,往昔寄此宫。

岁月讵云几,井灶无遗踪。

我来记清秋,归涂渺穷冬。

兴怀重幽讨,永啸回长风。

风回云气归,洞口春濛濛。

信美非人境,出门吾欲东。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赋归云洞》,通过描绘归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人生信多患,吾道初不穷”,开篇即点明人生的多舛与困难,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坚守的道路不会因外界的挑战而变得穷尽。这种矛盾的表述,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接着,“云何感慨士,伏死嵁岩中”两句,以感慨士的遭遇为引子,表达了对那些在艰难环境中默默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们的敬意。这里的“嵁岩”象征着险恶的环境或生活的艰辛,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的英勇与伟大。

“宜阳古道周,窍石何嵌空”描绘了一幅古老而神秘的山间小径图景,石头间的空隙仿佛天然的艺术品,充满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穷幽历肺腑,履坦开房栊”则进一步深入,将探索的范围从外在的自然景观延伸至内心的深处。这里“肺腑”比喻内心世界,“房栊”则是指房屋的窗户,意味着诗人不仅在身体上穿越了险峻的山路,也在心灵上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旅程。

“颇疑有畸人,往昔寄此宫”一句,诗人似乎在想象过去可能有某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在此隐居,留下了一些难以磨灭的痕迹。这既是对历史的遐想,也是对自身身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岁月讵云几,井灶无遗踪”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即使岁月更迭,曾经的生活痕迹依然清晰可见,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忘过往。

最后,“我来记清秋,归涂渺穷冬”描述了诗人自己的行程,从清秋时节出发,最终在冬天的尽头返回。这一段旅程既是物理上的移动,也是精神上的探索与反思。

“兴怀重幽讨,永啸回长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慰藉。他通过长啸回应自然界的风声,似乎在与天地进行对话,寻求心灵的共鸣与释放。

“风回云气归,洞口春濛濛”描绘了风回云散、春意朦胧的景象,预示着新的开始与希望。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循环,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与转变。

“信美非人境,出门吾欲东”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回归自然、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他决定走出这美好的自然环境,或许是为了继续探索、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的记录,更是诗人精神旅程的写照。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王介翁画梅为文远赋·其三

一分春色望中深,点点瑶英缀石林。

江路雪花空似掌,可能埋没岁寒心。

(0)

山水小画二首为张尚相题·其一

山色青于染,松阴扫未开。

水边芳草地,才见两人来。

(0)

题沈石田雪景

踏雪何人过长坂,万玉峰高涧声远。

山中随处可登临,麦好何忧岁华晚。

僧舍茶烟青出林,云垂四野天沉沉。

凭谁坐我冰壶北,呵冻先成喜雪吟。

(0)

送房骥都阃赴福建

除书荣捧向闽中,猎猎旌旗暖受风。

平世用人兼福将,殊方分阃即元戎。

瘴烟夜合松阴暗,海日晴蒸荔子红。

莫为太平忘战伐,锦韬时拭旧彤弓。

(0)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其十书上考

民功备六事,稔岁踰三秋。

及此政成日,献绩来皇州。

冢宰书上考,昌言告宸旒。

济济鹓鹭班,长恐即见留。

双旆幸且还,释我山城忧。

都门一相饯,桑梓心悠悠。

(0)

结草庵与黄二宣饮

厌见敲篷雨,来寻结草庵。

土峰新鹫岭,石涧小龙潭。

路绕蔬畦外,城当竹院南。

客怀消不尽,一饭听吾谈。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