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送别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这两句点明了季节和地点,"累职"指的是连续的工作或使命,而"比柴桑"则是比喻用语,比喻任务之重。"清秋"则描绘了一种凉爽而明净的气氛,而"入楚乡"则是说进入了楚地,即古时的湖南和湖北一带。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夜行舟中之景。"一船灯"在黑暗中显得分外孤独,而"照浪"则增添了一种温暖与希望的色彩。"两岸树凝霜"则描绘了秋夜的寒冷,霜冻在树枝上形成了一层白色的冰花,让人不禁感到一种萧瑟。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这两句则通过对官吏和山城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早晨送别时的寂寞与凄凉。"亭吏"指的是管理亭障的小官,而"趋寒雾"则是形容他们步行在早晨的薄雾之中。"山城敛曙光"则描绘了山城在拂晓时分收敛着微弱的阳光,给人一种期待与等待的情感。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无辞"意味着没有言语可以表达内心的沉重和不舍,而"折腰"则是形容长时间地站立送别,显得疲惫不堪。"仲德在鸳行"中的"仲德"应指乐平苗明府,而"鸳行"则是比喻友人离去的样子,如同鸳鸯分飞一般。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