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芙蓉十四,秣陵天半峨。
尽剥落、翠桁朱罳,都缘上、暗藓昏莎。
当时缕金长袖,曾倚望、鳷鹊下明河。
未百年、月寂风寥,琼梯断、夜游狐鼠多。
无复镜屏拥荷。凉烟一帚,惟馀老柳婆娑。
下有横波。认栏影、断红拖。
帘间燕来非昔,忍再唱、玉京歌。春人不过。
山眉自隐隐、颦瘦蛾。
那有芙蓉十四,秣陵天半峨。
尽剥落、翠桁朱罳,都缘上、暗藓昏莎。
当时缕金长袖,曾倚望、鳷鹊下明河。
未百年、月寂风寥,琼梯断、夜游狐鼠多。
无复镜屏拥荷。凉烟一帚,惟馀老柳婆娑。
下有横波。认栏影、断红拖。
帘间燕来非昔,忍再唱、玉京歌。春人不过。
山眉自隐隐、颦瘦蛾。
这首《绮寮怨·颓楼》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破败楼宇的景象,充满了哀婉与凄美之情。
开篇“那有芙蓉十四,秣陵天半峨”以“十四”与“天半”对比,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孤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楼宇曾经的辉煌与今日的衰败。“尽剥落、翠桁朱罳,都缘上、暗藓昏莎”几句,通过描绘楼宇的残破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其沧桑之感。金缕长袖、鳷鹊、明河等意象的运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暗示了楼宇往日的繁华与热闹。
“未百年、月寂风寥,琼梯断、夜游狐鼠多”将时间的流逝与楼宇的衰败联系起来,月色的寂寥与风的冷清,以及断梯与夜游的狐鼠,共同构成了一个荒凉而又生动的画面。最后,“无复镜屏拥荷。凉烟一帚,惟馀老柳婆娑”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感,荷已不在,凉烟笼罩,老柳摇曳,一切都显得那么萧瑟。
“下有横波。认栏影、断红拖”中的“横波”与“断红”分别指代水流与残花,它们的存在虽微弱,却依然顽强地展现着生命的痕迹。而“帘间燕来非昔,忍再唱、玉京歌”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燕子的归来与昔日不同,玉京歌的再次响起,却只能在心中回荡,无法再传唱于世。
“春人不过。山眉自隐隐、颦瘦蛾”以春日无人光顾,山眉(比喻山峰)自隐自瘦,形象地描绘了楼宇周围环境的荒凉与寂静,同时也暗示了楼宇主人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楼宇从繁华到衰败的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深哀愁与对过往的追忆。姚燮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绮寮怨·颓楼》成为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